中医:呼吸入腰,百病全消!
真正的养生之道,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呼吸之间。如果你只是把呼吸吸到肺里,那仅仅是在维持生命的基础而已。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让呼吸深入腰部,融入肾脏之中。这种呼吸方式仿佛是在与生命的源头对话。
在古老的中医智慧中,呼吸入腰的重要性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我们的生命能量流转,脏腑功能的运转,都离不开气的流转。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络之气……全身各处都有气的运转。任何脏腑功能的实现,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表现。
那么,这一身之气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通过我们的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与肺呼吸而来的天地清气混合而成的。这些气体混合后形成我们胸中的宗气,如同天空中的繁星,遍布全身。而人的元气则像无边的大地,宗气和元气相融合,形成一身之气。这些气再分布到脏腑,形成脏腑经络之气。宗气的使命就是沿着三焦下行,与元气交融。
如何让宗气下行呢?这离不开肺的肃降功能。除了肺本身的功能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肾脏的纳气功能。肾具有封藏的能力,纳气功能就是其中的一项。只有肾气收纳得当,肺的肃降功能才能正常实施。因此呼吸这件事必须做到“入腰入肾”,让肾发挥纳气之功,才能让肺气得以肃降,宗气得以下行,元气得以滋养,一身之气得以周流。这就是所谓的“呼吸入腰,百病全消”。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实现这种深呼吸呢?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做深呼吸的时候,不仅胸廓要扩张,腰部尤其是双肾处也要有力扩张,仿佛把空气吸入腰部深处。这样的呼吸能让肾发挥纳气功效,让宗气下行与元气交融。每天只需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做深呼吸数次,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少有人主动这样做,大多数人只是进行浅浅的胸腔呼吸。
要实现深呼吸到腰部的境界,不得不提腹式呼吸。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的祛病延年功效,于是创造了多种健身方法如“吐纳”、“龟息”、“气沉丹田”等。腹式呼吸能够弥补胸式呼吸的不足,通过隔肌的上下运动来扩大和缩小胸腔,从而锻炼肺泡增加肺活量。它还能促进腹部运动,帮助消除腹部脂肪堆积,改善脂质代谢,对预防多种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深呼吸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呼吸动作,而是与生命的源头对话的方式。通过深呼吸让气息深入腰部融入肾脏之中,结合腹式呼吸等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养生的目的。让我们每天花些时间进行深呼吸练习吧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腹式呼吸不仅有助于舒肝利胆,改善肝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对脂肪肝、胆囊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益处。它对疏通经络、健脑安神益智也有重要作用。腹部的经络连接着足厥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等,神阙穴作为人体经气运行的枢纽,在腹式呼吸的锻炼下,经脉运行更为畅通,内环境保持稳定。
腹式呼吸的具体方法是:在吸气时,让腹部自然鼓起;在呼气时,腹部自然回缩。这种呼吸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呼吸要深长缓慢,用鼻吸气而不用口,每次呼吸控制在15秒左右,每次练习5至15分钟,每天练习1至2次。腹式呼吸法还有不同的版本和细节要求,如呼气吸气的时间比例、止气与否等。正确的腹式呼吸法为吸气时全身用力,肺部及腹部充满空气而鼓起,然后屏住气息数秒,再缓缓吐气。这种呼吸方式不仅能让身体感到舒适,还能帮助调整大脑节奏,对防治神经衰弱、情绪抑郁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在进行腹式呼吸时,应注意心态安详空灵,让心胸扩展以达到身心统调的效果。意念放在下丹田位置,放松肢体,排除杂念。每天有意识地练习腹式呼吸半小时或早晚分别呼吸一百下,久而久之会成为日常习惯。腹式呼吸的方法简单易学,无论站、立、坐、卧皆可随时练习。尤其躺在床上时,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由鼻慢慢吸气鼓起肚皮,每口气坚持10至15秒再徐徐呼出。这种深呼吸的时间长短可根据个人情况掌握,也可与胸式呼吸相结合进行交替运动。长年坚持做腹式深呼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强身延龄效果。这种自然的呼吸方式就像是给身体注入活力与宁静的源泉,带来身心健康的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