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症状都有哪些 心血管是什么病呢?严重吗?
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疾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疾病种类繁多,严重程度各异,从轻微的可控症状到危及生命的急症都可能出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和本质对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
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疾病可能有不同的症状组合。以下是常见的心血管症状:
1. 胸痛或不适:这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症状之一,可能表现为心前区、胸骨后的压榨样钝痛或绞痛,疼痛可能向左肩部、背部、下颌和上腹部放射。典型的心绞痛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后可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胸痛都是心绞痛,如心前区刺痛(针尖样疼痛)通常不是典型心绞痛表现。
2. 胸闷和气短:患者常描述为"胸部发闷"或"喘不过气",尤其在活动时加重。这是由于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导致肺部淤血引起的。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平卧时呼吸困难,需坐起缓解)和咳粉红色泡沫痰。
3. 心悸和心律失常:患者自觉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强,可能伴随心慌感。这常见于各种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
4. 乏力与活动耐量下降: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供氧不足,患者会感到异常疲劳,日常活动能力明显降低。
5. 其他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左后背痛等。部分不典型表现如不明原因牙痛(口腔检查无异常且止痛药无效)、男性性功能障碍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不明显的胸闷、心悸、乏力、头晕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明显。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广泛的术语,涵盖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心血管系统不仅包括心脏本身,还包括全身的血管网络。心脏功能的好坏和血管的通畅程度共同决定了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
1. 冠心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可分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类型。当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时,通常可诊断为冠心病。
2. 高血压:极为常见的疾病,早期可能无症状,但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出血、脑梗、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3. 心律失常: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跳不规则,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多种类型。
4. 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可能由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或退行性变引起。
5. 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病发展到晚期出现的心功能下降状态,是所有心脏病终末期的共同表现。
6.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和限制型心肌病,部分有遗传因素。
7. 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
8. 外周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狭窄或堵塞,从广义上讲也属于心血管疾病范畴。
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
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从相对良性的轻度病变到立即危及生命的急症都可能出现:
轻度或可控的情况
这类情况通常可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得到良好控制,定期随访监测即可,不一定需要立即积极干预。
中度严重的情况
这些情况需要积极药物治疗,部分可能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有较高风险发展为更严重状态。
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
这些属于心血管急症,需要立即医疗干预,死亡率高,即使幸存也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还体现在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它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死因,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心血管健康的关键指标
了解以下关键指标有助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1. 心率:静息心率理想范围为60-80次/分。高血压患者宜控制在70次/分左右,冠心病患者约60次/分较理想。
2. 血压:家庭测量不宜超过135/85mmHg,医院测量不超过140/90mmHg。
3.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关键指标,普通人群应<3.4mmol/L,高危人群需18[1945075[19][225<.mmol/L]。
. 心脏射血分数(EF值):正常%-%,低于50%提示心功能异常]。
. 冠脉狭窄程度:通过冠脉CTA或造影评估,狭窄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