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介入室笔记

一、心脏介入手术概述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的心血管治疗方法,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和器械导入心脏进行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三方面:冠脉介入、心脏电生理和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技术成熟,尤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至关重要,强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手术基本原理是通过血管穿刺技术,将体外导丝导管通过鞘管途径进入目标血管内(如冠状动脉),通过造影检查血管狭窄或病变情况,再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技术恢复血流。介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脑血管、肿瘤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医学微创化的重要体现。

二、常见介入手术类型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包括球囊扩张(PTCA)、支架置入、血栓抽吸等技术,用于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脉
  • 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控制不佳的稳定型心绞痛等
  • 需注意支架不会移位,植入数量无绝对限制,术后需终身服药控制危险因素
  • 2. 心脏电生理介入

  • 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局部电消融
  • 包括房颤消融、室速消融等,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 3.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

  • 如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 无需开胸,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或扩张器送至心脏瓣膜部位
  • 4.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

  •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 需根据患者年龄、缺损大小等综合评估适应症
  • 三、术前准备与评估

    1. 术前检查

  • 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
  • 特殊检查:冠脉CTA(筛查)、心肌核素显像(评估存活心肌)
  • 必须记录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作为术后对比基线
  • 2. 药物准备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3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术前3-5天开始服用
  • 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舒张压控制在110mmHg以下
  •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进行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
  • 3. 患者准备

  • 心理护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缓解紧张情绪
  • 术前禁食4小时,训练床上排便
  • 皮肤准备:术前1日洗澡,根据手术部位备皮
  • 过敏试验:对需使用造影剂者进行碘过敏试验
  • 四、手术操作要点

    1. 入路选择

  • 常用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
  • 桡动脉入路术后恢复快,但技术要求较高
  • 2. 导管选择

  • Judkins导管最常用,Amplatz导管适用于冠脉开口变异或主动脉根部扩张者
  • Sones导管适用于桡动脉/肱动脉径路
  • 猪尾巴导管用于左心室造影或冠脉开口不明确时
  • 3. 造影技巧

  • 多体位投照完全暴露病变
  • 正确选择介入器材,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支架
  •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 4. 术后处理

  • 根据肝素使用情况择机拔除鞘管
  • 采用手压或止血装置止血,股动脉穿刺需沙袋压迫4-6小时
  • 五、术后护理要点

    1. 生命体征监测

  •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正常60-100次/分)
  • 每15-30分钟测血压直至稳定
  •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警惕气胸、肺栓塞
  • 术后低热([68[24[11[[11[5[94[2[2[10<38℃)属正常反应,超过38.5℃需考虑感染11]
  • 2. 穿刺部位护理

  • 股动脉穿刺:绝对卧床,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小时11]
  • 桡动脉穿刺:使用专用压迫器,-小时后逐步减压]
  • 观察有无渗血、血肿,保持敷料清洁干燥10]
  • 3. 饮食与活动

  • 术后2-4小时可少量饮水,无不适后逐步过渡到流食、半流食]
  • 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10]
  • 完全清醒后0.5-1小时可饮温开水,小时后可进食温牛奶等易消化食物]
  • . 药物管理

  •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降压、调脂、降糖等]
  •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出血倾向等]
  • 六、并发症及处理

    1. 出血与血肿

  • 最常见并发症,表现为穿刺部位疼痛、皮下瘀斑
  • 处理:局部压迫,必要时输血或手术止血
  • 2. 心律失常

  • 包括早搏、房颤、室速等
  • 处理:及时心电图检查,遵医嘱用药或电复律
  • 3. 血管并发症

  • 如血管夹层、远端栓塞等
  • 需密切观察肢体温度、颜色、感觉及动脉搏动
  • 4. 造影剂肾病

  • 高危因素: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龄
  • 预防:水化治疗、限制造影剂用量
  • 处理:碱化尿液,严重者需透析
  • 5. 支架内血栓

  • 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不足、血小板计数增高
  • 强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
  • 七、随访与康复

    1. 随访计划

  • 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
  • 内容包括症状评估、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 2. 生活方式指导

  • 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 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
  • 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 3. 心理支持

  •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给予情感支持
  • 可考虑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缓解焦虑
  • 4. 远程管理

  • 利用远程医疗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
  • - 教育患者识别预警症状,及时就医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