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收费员称桃子未熟不能走绿通
核心争议焦点
近日发生的关于高速通行中绿通政策的争议事件,其核心问题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
一、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收费员以“桃子未成熟”、“市面不流通”为由拒绝为运输桃子的车辆开放绿通,然而官方明确,包括未成熟状态的毛桃在内的鲜活农产品,应享受绿通政策优惠。司机反驳时提出的“香蕉芒果也是捂熟”的观点,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理解和支持。
深入这一争议,我们发现其本质在于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并不需要等到“完全成熟”再进行运输,为了保持其新鲜程度,很多水果都是在未完全成熟的状态下采摘运输的。而收费员将“成熟度”作为判定是否享受绿通政策的唯一标准,显然是对政策的误读和过度解读。
二、政策理解的偏差
该事件反映出当值人员对绿通政策的认知存在误区。广东省交通厅已明确表态,未成熟的毛桃也应享受绿通政策。对于此类政策,一线人员的培训显得至关重要,需要对农产品的形态多样性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此次事件暴露出基层对“鲜活农产品”的界定标准存在不统一的现象,比如对于一些农产品的别名认知不足,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误解和偏差。
官方积极处理
针对此次事件,涉事高速公司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全额退还了司机的通行费用,并对当值人员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处理,同时表示将对其进行重新培训。
绿通政策要点简述
绿通政策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货物需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装载量需达到车辆核定载量/容积的80%以上,且不得与非鲜活农产品混装。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地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对农产品的形态多样性认知不足,导致出现了一些执行难点。
事件启示与反思
此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一方面,需要加强一线人员的政策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产品形态多样性的认知;另一方面,建议运输方在运输前核对《目录》及商品别名表,必要时提前咨询交管部门,以避免类似争议的发生。也反映出政策执行中应避免“一刀切”的思维模式,需要更多地考虑农产品的流通特性和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