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载机十年冲破了什么
一、技术突破与装备升级的新篇章
自2012年歼-15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以来,中国海军航空兵力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这十年间,标志着中国海上无舰载机时代的终结,也开启了中国舰载机技术的新纪元。歼-15作为首型舰载机,完成了从昼间起降到夜间着舰的跨越,从单机训练到体系作战的转变。更值得一提的是,歼-15还发展了伙伴加油、电子战等衍生型号,全面提升了作战能力。
进入2024年,随着歼-15T改进型的推出,我们的舰载机技术再次迎来突破。这款融合歼-16技术的三代半舰载机,不仅适配弹射与滑跃双模式,更在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与此新型舰载机体系也在逐步构建。歼-35隐身舰载机的滑跃起飞测试已经完成,未来它将与歼-15T共同组成弹射型航母的主力机型。这意味着我们将拥有隐身与非隐身舰载机的协同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海军的作战水平。
二、战斗力生成与训练体系的新高度
在这十年间,中国海军飞行员的培养也实现了规模化。通过科学化的训练体系,我们已经培养多批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特别是在2022年,单年便有32名新飞行员完成航母资质认证,这是海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保证。
与此歼-15从单一空优任务拓展至多用途作战,包括海上打击、电磁压制等。在双航母时代,我们的舰载机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战斗力,作战能力实现了跃升。
三、航母编队协同发展的新时代
随着舰载机与航母技术的同步突破,我们的航母编队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从辽宁舰的滑跃起飞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电磁弹射系统,可以在短短的8秒内完成放飞。在三航母的格局下,我们的舰载机已经实现了从单舰配套到多航母协同的体系化部署。
四、深远战略意义
这十年间,中国舰载机技术的发展不仅打破了西方35年的技术封锁,更支撑了海军实现从近海防御到远洋作战的转型。我们的技术已经从跟跑欧美到局部并跑,这为掌控西太平洋制海权提供了核心战力。中国海军的远洋能力已经形成并日益强大,这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