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要诀 东北冬至吃什么
冬至来临,寒风瑟瑟,众多生物选择冬眠以应对寒冷。人们则穿上厚重的衣裳为自己保暖。在我国东北,冬至的习俗与南方有所不同,那么,东北的冬至有何特色?人们在此节气中又该如何养生呢?接下来,糖尿病网小编为您揭晓答案。
首先来聊聊东北冬至的美食。
一、冬至美食
1. 吃羊肉。冬至开始,民间有从这天开始“数九”的习俗。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北方大多选择温补的羊肉作为冬天进补的首选。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既能御寒也能滋补。羊肉味甘而不腻,是冬季进补的理想食材。
2. 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远流长。饺子馅的选择也有其深层寓意。比如韭菜馅预示久财,白菜肉馅则寓意百财。这一习俗来源于河南名医张仲景的故事,他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使人们吃了浑身温暖。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3. 吃馄饨。北方人在冬至日还有吃馄饨的习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以祭祀祖先。馄饨营养价值高,其最大的优点是蛋白质种类齐全。在调制馅料时,加入生姜等调料,会使馄饨馅更加香浓且不油腻。
接下来是冬至养生的三大要点。
二、冬至养生要诀
1. 防寒保暖:冬季天气寒冷,会消耗人体大量能量,影响免疫力,是流感高发季节。对于心脑血管风险较高的中老年人来说,冬季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防寒保暖至关重要。居家和外出都要保持温暖,合理增加衣物,避免过度寒冷带来的疾病风险。但也要注意,穿衣不宜过厚,以免过度出汗导致阳气流失。
2. 饮食调理:冬至是进补的好时机。在养生方面,“温肾健脾”应是主要方向。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多多调养对保证来年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可以适量多吃羊肉、蘑菇、木耳、豆制品等食材。但仍需注意,不要过度滋补,以防消化不良和聚湿生痰。
3.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对于增强免疫力、降低心血管风险都有益处。但冬季锻炼也有讲究。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中老年朋友应尽量在阳光下锻炼,避免过度寒冷刺激,同时补充维生素D,保护骨骼和心血管健康。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适度锻炼即可,避免大汗淋漓导致着凉和损伤阳气。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既要注重饮食调养,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和运动锻炼。只有全面关注这些方面,才能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