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长江白鲟被刻在金带上
生活常识 2025-06-11 15:15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一、发现与命名
在成都遗址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对充满历史韵味的商周时期鱼纹金带。金带的表面,精细地刻画了四条形态独特、生动逼真的“怪鱼”。这些鱼纹图案,仿佛每一条都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经过深入研究和对比,专家们发现金带上这些鱼纹与古籍中对白鲟的描述高度吻合。参考《诗经》、《礼记》及《本草纲目》等古籍文献中对白鲟的细致描述,这两条金带被命名为“双鲟金带”。
二、文化意义
白鲟,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因其庞大的体型和强大的生存能力,在古蜀文明中成为了先民崇拜的象征。古蜀人将白鲟的形象刻于金带,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还体现了对生命力的推崇。
金带的雕刻技艺简洁而精细,生动地还原了白鲟游动时的姿态。这不仅展现了商周时期古蜀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展示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三、用途与象征
研究者推测,这样的金带在古蜀时期可能被用作祭祀的礼器。古人通过刻画白鲟的形象,表达了对水域安宁的祈求,希望以此镇压水患。
除此之外,古蜀文明中动物图腾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其对自然界的多元理解。如太阳神鸟、石虎、蛙形金箔等动物形象也被广泛用于各种礼器中。
四、现代关联与遗憾
令人遗憾的是,2022年7月,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灭绝。而“双鲟金带”及其他相关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得以一窥白鲟曾经的风采。
如今,“双鲟金带”及其他相关文物不仅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让公众得以了解古蜀文明的生态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我们的一次深刻教育,提醒我们珍惜自然、保护生态。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历史见证鼓掌,也为那些已经消失的生物感到惋惜和反思。
上一篇:福州火车南站地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