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空袭叙利亚和伊拉克
一、直接军事目标
报复性打击
美军空袭的通常源自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对美军的攻击。回溯至最近的数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明确的因果关系。例如,2023年11月,美军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是对该月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美军遭遇的一系列袭击的直接回应。仅仅数月后的2024年2月,一场大规模空袭明确针对驻约旦美军基地的袭击事件,其打击目标直指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与伊朗革命卫队有关联的超过85个军事设施。这些行动无一不是以报复性打击为主要目的。
削弱伊朗地区影响力
美军多次将空袭的矛头指向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及其设施,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在于遏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扩张。最近的一次行动发生在2023年秋季,当时美军在短短两个月内三次空袭叙利亚境内与伊朗有关的据点,这些行动无一遗漏地针对武器储存设施和训练营地。
二、战略与地缘政治考量
维持中东霸权
美国通过军事行动展示其在中东地区的绝对掌控力。特别是在其全球实力相对衰退的背景下,选择打击如叙利亚这样的“无反击能力”的国家成为了一种既能避免持久战又能维持威慑力的策略。
反恐名义下的资源控制
回顾历史,美国曾以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实际的目标则指向中东资源与战略通道的控制权。尽管近年来的空袭行动并未明确提及此类理由,但其背后的逻辑仍然是强化地区主导权,通过军事干预实现资源控制的目的。
三、冲突后果与争议
平民伤亡与国际批评
美军的空袭行动往往导致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以最近的空袭为例,仅一次针对叙利亚的空袭就导致代尔祖尔省停电,并造成至少13人死亡。此类事件在伊拉克等地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甚至导致伊拉克全国哀悼三天的决定。
合法性争议
部分美军行动在未经当事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引发了合法性的质疑。最近的一次空袭伊拉克目标事件中,美方在未与伊拉克沟通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事后不得不面对国际舆论的压力并选择道歉。这一系列事件加剧了美国空袭行动的争议性。总体而言,美国的空袭行动虽然表面上以“自卫”和“反恐”为名,但实际上涉及多重动机,包括地区博弈、遏制伊朗以及维护全球霸权等。这些行动不仅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也加剧了该地区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