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专家:保护鸿茅药酒等非遗瑰宝义不容辞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呼和浩特举办了一场关于“保护民族品牌,振兴中蒙医药”的发展研讨会。众多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就民族医药品牌的保护与振兴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其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柳长华先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联合国教科卫组织的框架下推动的全球性行动。自2003年公约生效以来,我国作为首批缔约国之一,一直在积极参与并贡献自己的力量。柳长华先生在发言中强调:“国际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初衷是出于对文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的珍视。”他进一步指出,“虽然每个人对非遗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尊重和保护非遗的初衷不容忽视,任何个人或团体都不能违背国际公约和我国的非遗法。”
当谈及中医为何能入选非遗名录时,柳长华先生如数家珍。他介绍,自两汉以来,中国传世的中医古籍累积达一万多种,这些古籍是历经上下两千年的宝库。其中,古方是中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所在。目前,正在整理并推出100多个名为“经典名方”的古方,同时认证了一批中药老字号企业。柳长华先生自豪地提到:“做药的老字号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历经三五百年而依然不倒,这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在鸿茅国药加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并成为中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联盟会员的2016年,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这是目前中药药酒中唯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品牌。柳长华先生表示:“这不仅是对一个企业的认可,更是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肯定。它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品牌的升级与延续,我们应该共同扶持。”柳长华先生也强调,对待传统既要尊重,也要考虑人类未来的持续生存问题。中药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始终将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这也是中医药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
此次研讨会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民族医药品牌不仅是振兴中蒙医药的重要举措,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保护和振兴民族医药品牌而努力。在华夏文明的浩瀚长河中,中医药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千年的沉淀与传承,中医药文化依然弥新,展现出勃勃生机。柳长华先生深情地表示:“我们应当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充分发挥其价值。”
中华的文化,如同古老的江河,源远流长,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天不变,道亦不变。我们的文化优秀性,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信之源。这份自信,源自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古老的针灸技艺,还是浩如烟海的医药典籍,都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系转载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供读者参考。文章所表达的观点,纯属作者个人之见,与本站无关。本站对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的文字和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在阅读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谨慎判断,以免误信。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永远不会褪色。它将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医药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