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药不如囤“好身体”
疫情之下,重症高峰来袭,专家如何识别与应对重症风险
随着北方一些城市逐渐度过感染高峰,我们正面临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阳过”的人们担忧自己和家人会发展为重症,而那些尚未感染的人们也充满了未知与焦虑。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整理出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并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为我们解读如何判断病情走向及预防转向重症的关键指标。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如同行走在一条未知的道路上,而了解转向重症的指征就如同手中的明灯。张伯礼教授为我们列出了五个重要的转向重症的标准,每一个都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这五个标准包括:持续不退的高热、呼吸困难及呼吸频率过快、消化系统的严重问题、精神状态不佳以及原有基础病的加重。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一些老年人可能出现静默性缺氧的情况,家中如有血氧仪,应密切监测指氧饱和度,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张伯礼教授强调,疫情的发展比我们预想的要快、要严峻。虽然重症的比例不高,但在感染高峰期,由于感染人数众多,重症患者的绝对值并不低。目前,各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包括增加发热门诊、扩容ICU重症病房、调配重症医护力量等。
对于重症的救治,张伯礼教授认为早发现、早研判、早治疗是关键。要重视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但更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感染病毒只是一个诱因,真正威胁生命的是基础病的发展。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重症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期,“特效药”成为热门话题。面对这一热潮,张伯礼教授指出不存在特效药和神药。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只是辅助治疗,帮助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他强调,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的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一个健康的身体。
面对疫情的挑战,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遵循专家的建议,了解重症的风险和识别方法,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疫情之下,我们都是战士,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顺利度过感染过程,我们需要关注身体健康,注重休息与营养的摄入。调整身体状态,让身体处于最佳防御病毒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过程中,适量饮水、均衡饮食和保持良好的情绪都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充分休息,让身体得到足够的恢复时间。休息是身体自我修复和增强免疫力的基础。当我们休息充足时,身体能够更有效地对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加速康复进程。
适量饮水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多喝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除毒素和废物。在感染期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尤其重要。
饮食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些营养物质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御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负面情绪会降低我们的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我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要顺利度过感染过程,我们需要关注身体健康的方方面面。休息、饮食、情绪等方面都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抵御病毒的侵袭,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注重身体健康,共同迎接美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