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有哪些特点 如何治疗小儿心律失常
小儿是比较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有些患者是不需要治疗的,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发生心律失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初生时易发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预激症候群等,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育日臻而自行消失。
2、新生儿期窦性心律极不稳定,婴儿期易发生阵发性。
3、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与成人不同之处主要是较成人显著减少,只占0.6%,成人心房颤动仅次于,居第二位。
4、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先天性因素占了一定比例。如三尖瓣下移易并发房性、阵发性、;大血管易位常并发完全性;常发生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单纯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畸形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5、如胚胎发育中,房室结区及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导致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6、小儿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为异位心律,第三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居首位,为窦性心律不齐,仅此两项占心律失常心电图的78 6%,二者多数为生理现象。小儿异位心律中以过早搏动(早搏)发病率最高,以室性最多,房性次之,结性较少见。传导阻滞中以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首位,右束支传导阻滞次之。而室性过早搏动,常找不到肯定的原因。新生儿及婴儿早期过早搏动,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愈。
7、小儿窦性心动过缓、游走心律失常、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以学龄期儿童多见。
心律失常的治疗有
1、药物治疗也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般用药应以口服为主,在急性发作时可以进行静脉或气雾给药,外用药物的情况很少,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用药有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属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2、祛除诱因有些患者是因为吸烟、饮酒或饮浓茶、咖啡所致,此时就要避免这些习惯,有些患者是因为使用了某种药物而引起的,此时就应立即停药,从而消除这些因素造成的心律失常。这也是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
3、治疗病因通过纠正患者的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来达到根治的效果。这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比较有效。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1、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称膜抑制剂。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抑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程。又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三组。Ⅰa组对0相去极化与复极过程抑制均强。Ⅰb组对0相去极化及复极的抑制作用均弱;Ⅰc组明显抑制0相去极化,对复极的抑制作用较弱。
2、第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间接作用为β-受体阻断作用,而直接作用系细胞膜效应。具有与第一类药物相似的作用机理。这类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心得舒,心得静。
3、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系指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可能系通过肾上腺素能效应而起作用。具有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其药物有溴苄铵、乙胺碘呋酮。
4、第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而对慢反应心肌电活动超抑制作用。其药物有异搏定、硫氮艹卓酮、心可定等。
5、第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洋地黄类药物,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起作用的。其代表药物有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等。
心肌炎
- 突发心脏病几分钟会死亡 心脏病突发多长时间致人死亡
- 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自查
- 心脏不好的十大表现 女性心梗前最明显一个症状
- 心脏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如果心脏有问题会有哪些症状
- 保护心脏的食物第一名 保护心脏的最好食物有哪些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什么歌
- 3d打印心脏:3d打印心脏移植的成功案例
-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 心脏病的前兆:心脏病的前兆有什么特征
- 心脏搭桥术:心脏搭桥术后多久才能恢复正常
- 心脏出问题的早期症状 心脏出问题有哪些症状
- 心脏病急救:心脏病急救的十大措施
- 心脏病吃什么好 窦性心脏病吃什么好
- 心脏病吃什么药 心脏病吃什么药最好效果最快
- 妊娠期心脏病 妊娠期心脏病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