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生活方式
1. 合理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鱼类,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摄入。
控制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
2.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力量训练。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
3. 限酒
彻底,避免二手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单位,女性不超过1单位。
4. 心理调节
通过冥想、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焦虑或抑郁。
二、控制危险因素
1. 血压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服药,保持血压<140/90 mmHg。
2. 血脂与血糖控制
通过饮食和运动调节血脂,必要时服用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3. 体重管理
保持BMI在18.5-24.9之间,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三、定期筛查与干预
1. 体检监测
35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和心电图。
高危人群(如家族史、吸烟者)需缩短复查间隔。
2. 药物预防
高危人群可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降脂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注重跌倒预防和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等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
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