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血压调节和体液平衡。根据临床检测,其正常值范围如下:
一、血管紧张素Ⅰ(Ang I)
正常值:11~88ng/L^[5][7][8][10][11][13][17][19]^
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肝硬化、心衰、低钾血症等)或药物影响(如利尿剂、避孕药)。
降低:可能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疾病或高钠饮食有关。
二、血管紧张素Ⅱ(Ang II)
1. 常规检测值:
卧位:10~30ng/L(或40.2±12.0ng/dl)^[1][3][11][14][16][17][20]^
立位:15~55ng/L(或85.3±30.0ng/dl)
部分实验室参考范围:124~390pg/ml(单位换算需注意)
2. 异常情况:
偏高:提示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脏肿瘤或嗜铬细胞瘤等。
偏低:可能与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相关。
三、其他相关指标
高血压五项: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Ⅰ/Ⅱ、醛固酮、皮质醇,用于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
醛固酮(卧位):238.6pg/ml 或 0.08-0.45ng/dl。
皮质醇:55-630nmol/L。
注意事项
检测结果可能因实验室方法、体位(卧位/立位)或饮食(钠摄入量)而波动。
若数值异常并伴随头晕、恶心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结合其他检查(如血压监测、影像学)综合评估。
以上数据综合自多家医疗机构及权威医学平台,具体解读需以临床医生指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