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狭窄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从而改善病情。以下是相关要点:
1. 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合酶,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风险。
长期服用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如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2. 适用人群
轻度狭窄患者:可作为基础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等稳定斑块。
中重度狭窄患者:需与其他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联用,或考虑介入/手术治疗。
一级预防:对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40-59岁人群可能有益,但需权衡出血风险。
3. 用药建议
剂量:通常每日75-100mg(肠溶片),老年人建议50mg以减少出血风险。
用法:餐前整片吞服,避免嚼碎。
禁忌症:活动性出血、胃溃疡、过敏者禁用;与抗凝药联用需谨慎。
4. 注意事项
副作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害或过敏反应,需定期监测。
疗效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耐药性,需通过检测调整方案。
5. 联合治疗
与氯吡格雷联用可增强抗血小板效果,尤其适用于支架术后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综上,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狭窄管理的重要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个体化评估风险与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