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对心血管的损伤机制
心脑血管 2025-10-04 17:55心脑血管疾病www.xinxueguanw.cn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机制是多方面的,涉及血管内皮、血液成分、神经调节等多个层面的病理变化。以下是主要机制的分析:
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功能异常。内皮细胞受损后,血管舒张能力下降,同时通透性增加,使得脂质和炎性因子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内皮损伤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二、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水平,同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促使LDL氧化形成泡沫细胞,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血管狭窄或闭塞。
三、血液流变学改变
1. 血液粘稠度增加:吸烟激活血小板并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使血液更易凝固,血栓风险显著增加。
2. 氧运输障碍: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氧饱和度,导致心肌缺氧。
四、神经与激素调节紊乱
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长期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和心肌耗氧量增加。这种刺激还会引发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五、炎症反应与斑块不稳定
吸烟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会破坏斑块稳定性,增加斑块破裂风险。一旦斑块破裂,血小板快速聚集可形成急性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综上,吸烟通过上述多重机制协同作用,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是逆转这些损害的最有效方式,研究表明,40岁前可使早死风险降低90%。
上一篇:心血管胸痛科医生排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