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之雕琢
引领学生在成长的旅程中锤炼核心能力:
1. 砥砺人际交往之技艺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如处理同学间的矛盾,让学生深刻体会换位思考的力量与有效沟通的技巧。在模拟互动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模式,让良性互动成为日常。
2. 深化自我认知,驾驭情绪之舵
引导学生识别情绪的触发点,运用呼吸调节法、情绪ABC理论等实用工具,增强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当面对内心的风浪,学会平静应对,自我和解。
3. 提升抗压之能力
结合学业压力等实际案例,教授压力分解法、积极心理暗示等策略。让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能够运用策略化解困境,自信闪耀。
二、课堂精彩瞬间
1. 情境启动(5分钟)
启动课堂之旅的钥匙一段短视频或情景剧。如同学间因误会引发的争执,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激发学生:“在冲突中,双方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2. 活动盛宴(20分钟)
案例:分组“考试失利后的情绪崩溃”案例,绘制情绪变化的轨迹图,洞察情绪的波动。
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模拟“被同学孤立”的场景,实践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让沟通更加流畅。
3. 技能加油站(10分钟)
自我认知强化:“优点大轰炸”,学生匿名写出同桌的优点,增强自我价值认知。
♀情绪调控训练:学习“五指呼吸法”,通过可视化的呼吸练习,平复焦虑的情绪。
4. 课后延伸(5分钟)
实践任务:布置“情绪日记”,连续三天记录情绪事件及应对方式,反思成长之路。
心理支持:发放《心理急救手册》电子版,为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提供应对指南。
三、教案设计之要点
1. 年龄特色融入
针对小学与中学的不同阶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如情绪卡片分类适合小学生,案例分析则更适用于中学生。
2. 互动为王
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每20分钟穿插互动环节,避免单向灌输。使用实时投票器等工具,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3. 安全护航
教案中需包含心理安全预案。当发现学生出现异常表现时,能够迅速采取标准化处理流程,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案中应避免涉及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如电话、、、手机号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