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八条建议
春风拂面,绿草茵茵,满怀期待的“声音责任 2010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于3月9日在北京盛大开幕。这是一场由全国各大医药协会共同筹划的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药界代表和协会领导。
在这场座谈会上,产业、行业、企业三大主题成为热议的焦点。代表们就如何优化行业政策环境、激发产业发展动力以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等议题展开深入。他们针对当前医药市场、政策、中医药现状以及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其中,郭云沛,这位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关于铲除地方保护主义,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八条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
郭云沛深刻指出,近年来在基本药物招标配送等相关文件的地方实施过程中,曲解文件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地方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他强调,这股风气若不及时铲除,不仅会使得药品招标中的积弊根深蒂固,还会阻碍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为此,他提出了以下八条建议:
建议铲除地方保护主义,迅速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药品招标采购行为。他特别强调要取消一些对外地企业的歧视性规定。
其一,取消要求外地企业提供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出具的三年内未销售假劣药品的证明,这一规定无疑为外地企业设置了一道不必要的门槛。
其二,取消药品招标采购中,外地企业必须出具省级药检所关于药品合格证的规定。实际上,各地药品质量检测是由所在市级药检所执行的。
其三,取消对外地企业被授权人缴纳四险一金的社保证明的核查规定(本地企业则无需遵守此规定),这一规定显然增加了外地企业的负担。
其四,在药品招投标过程中,取消对外地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注射剂类生产企业工艺处方核查的规定。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和工艺处方的核查是国家对企业药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但在药品招投标中过多涉及这些内容只会增加企业的压力。
郭云沛的这些建议切中要害,直击地方保护主义的痛处。他呼吁全国各大医药协会和广大医药企业团结起来,共同铲除这一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顽疾。这场座谈会不仅为医药界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更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