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学习_心血管外科基础知识
心血管外科是医学领域中专注于心脏和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学科,涉及从先天性心脏病到复杂主动脉病变的广泛疾病谱。以下将从心血管外科的疾病范围、核心技术、诊断指标和手术选择等方面系统介绍这一专业的基础知识。
一、心血管外科的疾病范围
心血管外科主要治疗心脏和大血管系统的疾病,根据病变部位和患者年龄可分为三大类:
1. 成人心脏外科:主要治疗后天性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瓣膜修复或置换术治疗瓣膜疾病,以及心脏肿瘤的切除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针对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案,而瓣膜手术则解决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的血流动力学问题。
2. 小儿心脏外科:专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常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畸形。这些疾病需要在适当时机通过手术重建正常心脏解剖结构,恢复生理循环。
3. 大血管外科:处理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和主动脉溃疡等危急重症。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式主动脉置换和微创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根据病变部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选择不同策略。
心血管外科医生需要同时掌握内科知识和外科技能,是"心脏和血管的工程师",通过手术重建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与心内科不同,心血管外科主要通过开胸或微创切口进行直接手术干预,解决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法处理的复杂病例。
二、心血管外科核心技术
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金标准,手术过程包括:
2. 心脏瓣膜手术
瓣膜手术主要包括修复和置换两种方式:
3. 大血管手术
主动脉手术根据部位和急迫性不同分为:
三、心血管健康评估指标
心血管外科患者在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脏功能,关键指标包括:
1. 心率与心律:静息心率60-80次/分最理想,>90次或50[14][15][172<次需警惕。心律应为窦性心律,房颤等异常心律增加手术风险]。
. 血压:理想值为120/80mmHg以下,高血压(>140/90mmHg)增加围术期并发症风险。
3.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最关键指标,普通人群应34<.mmol/L,冠心病患者需18[14][1745075<.mmol/L]。
. 心脏功能:
5. 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血糖>7.8mmol/L增加手术伤口感染和愈合不良风险。
这些指标不仅用于术前评估,也是术后长期随访的重要内容,指导患者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
四、手术方式选择原则
心血管外科手术已从传统大开胸发展为多种入路和技术的结合,选择需综合考虑:
1. 传统开胸手术:
2. 微创手术:
3. 杂交手术:
4. 全腔内手术:
选择原则:不是"越微创越好",而应根据病变解剖特点、患者整体状况和团队经验综合决定。例如,多支血管病变且心功能差者,传统搭桥可能比多次介入更安全;而高龄虚弱患者可能更适合微创治疗。
五、心血管外科发展前沿
心血管外科领域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
1. 微创技术普及:胸腔镜辅助、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方式应用范围扩大,甚至可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复杂手术。
2. 杂交手术室:整合DSA和手术室设备,实现一站式诊断和治疗,特别适合大血管和复杂冠脉病变。
3. 人工心脏应用:作为终末期心衰的桥接治疗或终点治疗,植入技术日趋微创化。
4. 组织工程技术:应用组织工程瓣膜、血管,有望解决移植物来源不足和耐久性问题。
5. 围术期管理优化:快通道康复理念减少I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体验和预后。
心血管外科正向着"损伤控制、精准治疗、快速康复"的方向发展,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其核心目标始终是:以最小创伤为患者获取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