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癫痫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针对难治性癫痫的治疗,首先需要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明确癫痫的发作类型,并监测血药浓度。医生对于抗癫痫药物(AEDs)的药代动力学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药物吸收、分布、蛋白质结合、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目前,正规AEDs治疗仍然是第一线临床治疗的主体。针对新型AEDs,美国神经病学会和美国癫痫协会对包括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等在内的七种药物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循证医学指南。这些新型药物在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对于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AEDs治疗仍无效,且每月发作次数达到三到四次以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评估结果指出,上述七种新型AEDs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具有推荐使用的价值。例如,TPM、LTG、OXC和GBP可用于儿童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治疗。
当一线AEDs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疗效不佳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药物。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乙酰唑胺、维生素E、别嘌呤、金刚烷胺、甲状腺素等药物有时会有较好的效果。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例如抑制钙离子内流、增加钠离子减少、清除自由基等,从而防止神经元过度兴奋,稳定细胞膜,降低脑组织超氧自由基等。
对于手术治疗,癫痫源的准确定位和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有望治愈更多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适应证包括系统正规AEDs治疗难治性癫痫两年以上、发作频繁影响日常生活、局限于半球一侧有明显的癫痫病灶等。手术方法包括癫痫病灶或病房切除术、阻断癫痫放电传播路径以及刺激癫痫抑制结构等。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癫痫已不再只是神经内科单一学科可以完全治愈或治愈的疾病。建立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相关学科专家与先进设备相结合的癫痫中心,对于提高癫痫的临床和科研整体水平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些癫痫中心在欧美发达国家相当普遍,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形成规模,虽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癫痫的预后状况
癫痫,这一神经系统疾病,其预后状况因类型、病因及个体差异而异。以下是关于各种癫痫类型的预后状况的分析:
1. 强直-阵挛性癫痫:
此类癫痫的缓解率对于单纯的强直性-阵挛发作者为55%~63%。若伴有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其缓解率相对较低。适当用药可完全控制大多数患者的发作。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患者的智商状况不一,其中强直-阵挛性发作者的智商大致在90~100之间。而那些发病早、发作频繁或继发性的强直-阵挛性发作者,以及多种类型并发者的智商则相对较低。
2. 单纯部分发作:
单纯部分发作的预后差异较大,这可能与病因及病变部位的差异有关。新生儿的单纯部分发作往往由短期非结构性脑损伤引起,倾向于自行缓解。对于6个月至9岁的儿童,也有自行缓解的倾向。9岁以上的患者,自行缓解的可能性显著减小。
3. 其他常见癫痫类型:
某些癫痫类型控制较为困难,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影响智力。
4. 失神发作:
失神发作的预后较好,对智力的影响较轻。随着年龄增长,发作次数逐渐减少,青春期后多自然停止。部分失神发作者,可能在失神发作停止后出现大发作。
5. 小发作变异:
小发作变异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发作原因。约30%的病儿可自行缓解,但多数患者难以完全控制发作。
6. 婴儿痉挛:
虽然激素的近期疗效较好,但长期疗效并不理想,许多病例会复发并伴随其他类型的发作。此病对智力发育影响显著,约55%~85%的婴儿痉挛发病前有智力障碍。病程越长,对智力发育的影响越严重。其预后取决于病因,总体预后偏向不良。
7. 肌阵挛性癫痫:
此类癫痫的预后较差。药物只能减轻症状,轻微减缓病程进展。多数病例在发病后5~10年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癫痫的预后因类型、病因及个体差异而异。了解各种类型的特点和预后,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做出合适的治疗和护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