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脑积水之症状表现
关注先天性脑积水的症状
在婴儿群体中,先天性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病症。当脑脊液在脑室系统中积累过多时,便形成了脑积水。这种病症常伴随着脑室系统的扩张、颅内压的上升以及头围的增大。让我们深入探讨先天性脑积水的症状。
首先是高压脑积水。此病症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早期症状较为轻微,对营养和发育的影响不明显。头围增大是此病症的重要表现,通常在分娩时或不久后就能发现。由于颅内脑脊液增多,婴儿头部显得较重,因此他们无法完全支撑头部的重量,头部会呈现下垂状态。前囟门扩大并伴随张力增加。由于眼眶顶部受到压迫,眼睛会向下移动,导致巩膜暴露。这种情况被称为日落眼征,是脑积水的重要迹象之一。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儿童可能会出现精神抑郁、易怒、眼颤、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的脑积水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在极少数情况下,脑积水可能会自行停止发展,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全身衰竭和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后果。
其次是正常压力脑积水。这种情况在婴儿中较为少见,其症状包括反应迟钝、智力丧失、步态不稳或尿失禁等。其中智力变化最早出现并持续恶化。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状态的变化、行走不稳以及步态障碍等症状。
脑积水的发生机制主要可归结为脑脊液循环或吸收障碍以及脑脊液分泌增加两类。其中,脑脊液循环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积水可发生在脑脊液循环和吸收的任何部位。常见部位包括孟氏孔、中脑导水管等。对于这些部位发生的堵塞,我们可以通过CT和MRI等无创性手段进行诊断。MRI相较于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和病情状况。
先天性脑积水是一种需要密切关注的病症。对于家长来说,了解相关症状并及早发现病情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关注孩子的健康,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脑积水的脑室扩张现象引人注目,特别是侧脑室的颞角和额角。这些区域在扩张过程中变得圆润,犹如充气的气球。这种扩张力是从内部向外部扩散的,与因脑萎缩而引起的脑室扩张有着根本的不同。脑萎缩是由于脑室周围的组织萎缩,拉扯脑室壁而造成的,而脑积水导致的扩张则基本保持了原状。
第三脑室的扩张过程同样值得关注。视隐窝和漏斗隐窝首先受到影响,其在MRI影像中的尖角逐渐变得圆润,随后呈现球形扩大,最终隐窝消失。整个第三脑室的前下部同样变圆变钝,其前后壁分别向前和向后膨胀。侧脑室的枕角扩大虽然相对较晚,但一旦出现,对脑积水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在多数情况下,凭借经验即可判断脑室是否扩大。对于一些不清晰的案例,需要建立测量标准。尽管有许多测量方法,但由于机器、方法和不同年龄组的影响,结果并不统一。介绍的一种横截面测量标准包括两侧脑室前角尖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尾状核两侧内缘之间的距离、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宽度等。通过两侧脑室前角间距与最大颅内横径之比也可以判断脑积水。
脑积水还常常伴随着间质性水肿,这一现象在扩大的侧脑室旁脑白质中尤为明显。在CT扫描中,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而在MRI上,表现更为清晰,尤其是在T2加权图像上。这种征象的出现是由于脑室内压力升高,室管膜受压力影响,细胞间联接受损,出现小裂隙,水分子通过这一裂隙进入侧脑室周围脑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室外白质CT和MRI变化并非脑积水所独有,也可见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和部分脑萎缩患者。这些情况下的机制与脑积水不同。根据发生部位,脑积水可分为阻塞性脑积水或非交通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的症状包括脑室扩张、第三脑室受影响等。本病的发病率与男女无关,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预后情况差异较大,但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智商可以恢复正常。部分治疗不及时的患者或因错过手术时间或其他器官严重畸形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