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如PM2.5纳入我国八成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导语
环保部正在考虑采用世卫组织的标准来制定我国细颗粒物(PM2.5)的评价办法。据专家预测,如果PM2.5被纳入评价标准,我国超过八成的城市空气质量可能无法达到新的标准。
近期北方地区的灰霾天气频发,使得被称为灰霾“元凶”的PM2.5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公众到专家,都在呼吁尽快出台PM2.5的评价标准,并向公众公布监测结果。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在广州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他透露,是否将PM2.5纳入国家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很快就会得出结果。如果采用世卫组织的评价标准,我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将从目前的80%下降到仅20%。
广州市环保局目前已经在十个国控监测点对PM2.5进行监测,但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评价标准,监测结果尚未对外公布。尽管如此,专家们对PM2.5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张远航表示,PM2.5不仅能进入肺部,甚至可能影响肺泡健康,还会携带空气中的重金属等物质,对呼吸系统、心血管、免疫系统、生育能力、神经系统和遗传等方面都有潜在影响。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最近的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据悉,新标准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第一过渡时期的数值,以更准确地描述PM2.5指数的污染危害。张远航提到,虽然世卫组织的标准相对于美国标准略松一些,但即使按照这一标准,我国的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也将大幅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我国许多城市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尚未完善,尤其是在PM2.5和臭氧等指标的监测上。
值得一提的是,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的1/20。北京在1998年的蓝天工程项目实验中发现,灰霾主要由PM2.5组成。
尽管国家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城市可能还不具备公布PM2.5数值的能力,但目前广州已经开始了对PM2.5的监测工作。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柳表示,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评价标准,因此监测结果暂时不会公布。但如果国家标准出台,广州会考虑公布监测数据,并可能增加或调整监测站点,以更全面反映广州的PM2.5情况。随着公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相信我国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近日,记者发现,广州的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自今年六月起便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实时的PM2.5和一氧化碳监测数值。这一数据的透明度提升,反映出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正逐渐加深。该研究所的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监测数据并非官方发布的正式数据。换言之,尽管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广州空气质量的新视角,但它们并不能代表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华南环科所的杨柳研究员进一步解释说:“我们所公布的数据仅仅来源于一个特定的监测点,它只能反映该点的空气质量情况,无法代表广州整体的环境状况。”尽管这些监测点提供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了解局部空气质量变化,但它们不能涵盖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监测数据和影响因素,才能对广州的整体空气质量做出更准确的评估。
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广州的灰霾天气显著减少。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广州的灰霾天数只有三十三天,同比减少五十一天,这一减少比例高达六成。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广州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灰霾天气的减少意味着空气质量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环保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推动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