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土豆滞销 年产77亿斤每斤最低0.18元
乌兰察布马铃薯滞销之痛:呼唤市场援助,重建产业信心
最近,一条微博引发广泛关注:被誉为“中国薯都”的乌兰察布市,马铃薯遭遇滞销困境。年产77亿斤的马铃薯,即使价格一降再降,仍然鲜有买家。堆积如山的马铃薯和农民脸上的愁容让人揪心。这背后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深入乌兰察布市一竟。
在乌兰察布市的广袤土地上,随处可见一片片金黄的地窖中隐藏着农民们的希望与期待。今年种了十几年的土豆种植户老王告诉我们:“我卖的是后旗红,一种高档品种,但一斤只能卖0.4元。”老王种了十七亩土豆,总产量近八万斤。只有每斤价格达到四元以上才能勉强保本。目前的价格让他倍感压力。他告诉我们:“我们想把土豆存起来,等价格涨了再卖。”地窖的容量有限,很多农户只能临时用土埋起来。这些简易的储藏方式仅能维持十天半月。长时间的等待无疑让种植户们感到焦虑与不安。与此当地的副市长史万钧指出:“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如果商品薯价格继续低迷,种植大户将面临巨大的困境。”
面对滞销困境,各方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乌兰察布市最大的土豆交易市场乌兰哈达市场曾经繁忙喧嚣,如今却冷冷清清。市场经理安美玲表示:“往年蜂拥而至的采购商今年都变成了过客。”去年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纷纷涌至乌兰察布,竞相高价收购土豆。而今年却无人问津,这种反差令人心痛。当地在思考如何帮助农民渡过难关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重建当地的马铃薯产业信心。为此,他们决定召开一次有影响力的马铃薯展洽会。这一举措无疑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希望之光,让他们看到了重振马铃薯产业的希望。我们期待这次展洽会能吸引更多的目光和资源投入到这个产业中,助力乌兰察布的马铃薯产业走出困境。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农民们度过这个难关。毕竟每一粒土豆都承载着农民的汗水与期待我们应该携手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寒冬共同见证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薯都”。在金秋的北京,马铃薯的芬芳与热情交织,一场盛大的展洽会如期拉开帷幕。今年9月26日,华北及长三角地区的500余位商界精英齐聚于此,他们共同参与了在北京举办的马铃薯展洽会。这不仅是一场马铃薯的盛宴,更是一场商机的碰撞与交融。现场的气氛热烈而紧张,客商们纷纷下单,当场便签订了一系列订单。
时隔不久,国家商务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在乌兰察布再次出手,于10月11日召开了一场关于马铃薯滞销问题的对接会议。这场会议不仅聚焦了业内的目光,也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遇。一个又一个的订单正在逐步形成,为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种植户们带来了希望。
那么,乌兰察布的77.3亿斤土豆销售情况如何呢?据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史万钧透露,目前仍有十几万吨的马铃薯急待销售。虽然压力仍旧存在,但销售的前景正在逐步明朗。这不,北京市商委已经行动了起来,组织了36家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和超市前来对接,为种植户们再次打开了销售的大门。这是一个双赢的机会,既解决了种植户们的销售难题,也为餐饮企业和超市提供了优质的食材。
对接活动的举办,无疑给乌兰察布的土豆种植户们带来了希望。他们期待着在元旦和春节之前,能够将这些急待销售的马铃薯全部售出。这不仅是对他们的努力的一种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的一个美好承诺。如今,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种植户们又迎来了一个销售土豆的黄金时期,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的收获与喜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