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脑瘫男孩乘轻轨上学跌倒不让扶 改名“自强”
昨日的开学第一天,红旗河沟换乘站内上演了一场励志故事。那是一个清晨,王自强一位在北碚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年级就读的15岁少年,第一次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前往学校。在拥挤的人群中,他跌倒了几次,却坚持自己爬起来,拒绝了周围人的帮助。这一切,其实都在妈妈的注视下发生。
在轨道牛角沱站的换乘通道里,王自强走得跌跌撞撞。一个穿着黄色衣服、背着蓝色书包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当他被盲道绊倒时,许多人想上前扶他,但他却微笑着拒绝,执意自己站起来。他紧紧扶着栏杆,加快了脚步,似乎想要尽快赶上妈妈的步伐。
汪兰,这位52岁的母亲,一直在电梯口等待着儿子。她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患有脑瘫,但他不曾放弃过努力。从学走路开始,儿子已经摔倒过无数次,但他总是自己爬起来,这是一种坚韧和锻炼。
汪兰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母爱和坚持。她37岁时生下这个儿子,从儿子出生起,她就不再上班,全心全意陪伴儿子进行康复训练。他们曾走过漫长的治疗之路,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困苦。但她始终坚信,只要儿子自强不息,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在汪兰的鼓励下,王自强学会了自立自强。他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拒绝了别人的帮助。他取名为自强,就是要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勇敢。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对世界宣告他的坚韧和不屈。
汪兰为了儿子的治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多赚一些钱,她每天凌晨1点就要起床帮丈夫剃肉,一直工作到下午2点才休息。她的眼皮疲惫不堪,但她始终坚守在儿子身边,注视着他的成长和进步。
王自强的故事让人感动和敬佩。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他的坚韧和不屈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明白只要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汪兰和儿子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坚韧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种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自强不息。小自强,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除了喜欢看电视,他还紧跟时代步伐,学会了上网。在数字化时代,他懂得有问题就查百度,热衷玩英雄联盟,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乐趣。
汶川地震的阴影仍历历在目,那时的小自强展现出了他纯真而有爱心的一面。汪兰回忆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给小自强买早餐的三块钱,他竟将两块钱投进了社区的捐款箱。他在电视上看到那些饱受苦难、没饭吃的小朋友们,内心深受触动,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
小自强的家庭温馨而朴实。今年50岁的父亲老王告诉记者,夫妻间偶尔有争吵,但小自强总是站出来劝和,像个贴心的小大人一样说:“各让一步,你们两个都辛苦。”老王还透露,他希望孩子未来能学一门手艺,独立生活。
昨天下午,小自强的班主任余乐分享了小自强的更多事迹。这位性格开朗的少年朋友众多,无论是同龄人还是长辈,他都能打成一片。他的社交能力极强,与人的交流毫无障碍。余乐还透露了一个消息,小自强的妈妈来学校是想让他跳一级。对于小自强来说,学业优秀、社交能力强、充满爱心,无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个少年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故事充满了正能量和希望,让人感叹年轻的力量和未来的美好。让我们一同期待小自强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来源:重庆晚报记者刘鹏飞)想了解更多关于小自强的精彩故事,请浏览XX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