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飞过头顶
中国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以其约90分钟的轨道周期绕地球运转。这一壮丽的景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能够被肉眼观测到,其亮度堪比最亮的恒星,达到-0.8至-1.1视星等。下面是一份详尽的观测和拍摄指南:
一、最佳观测时间
1. 傍晚或凌晨:日落后1-3小时或日出前1-3小时是最佳的观测时段,此时的太阳余晖能够照亮空间站,而天空的背景较为暗淡,使得观测效果更为显著。
2. 最佳的轨道条件:为了满足最佳的观测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太阳角度、大气通透度以及空间站的高度角等因素。特别在每年的7至8月,观测效果更是达到巅峰。
二、如何查询过境信息
1. 官方渠道:可以通过访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或紫金山天文台的官方网站,获取的过境预报信息。
2. 小程序工具:利用“天文通”微信小程序,输入你的地理位置,便可以查询未来10天内空间站的过境时间(精确到秒)、亮度、轨迹以及经过的星座等信息。
三、肉眼观测技巧
1. 识别特征:空间站呈现的是一个平稳移动的白色光点,没有任何闪烁,其飞行轨迹为稳定的弧线。如果遇到有闪烁或是快速移动的物体,那很可能是飞机或卫星,而非空间站。
2. 观测方向:通常情况下,空间站会从西方天空出现,经过头顶后向东方消失,整个观测过程大约持续10分钟。
四、拍摄建议
1. 设备选择: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都可以用来拍摄空间站。建议使用搭配三脚架进行拍摄,以保持稳定。
2. 参数调整:使用广角镜头(如24mm)以及长曝光(2-5秒),并将ISO设置在800-1600之间。
3. 拍摄技巧:提前对焦至无限远,避免拍摄时自动对焦失败。可以选择延时摄影来捕捉空间站的完整轨迹,如果想要拍摄单张最亮的瞬间,也需要精准捕捉时机。
五、注意事项
1. 天气要求:观测和拍摄的最佳天气条件是晴朗无云,城市光污染较低的区域会更容易观测到空间站。
2. 实时定位:由于各种因素,空间站的实际轨迹可能与预报存在秒级的误差。建议观测者提前5分钟到达观测地点,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在北京和厦门的观测记录中,空间站以其惊人的亮度划过天际。例如,在2022年10月的北京,空间站从西北偏西升起,约3分钟内飞至头顶西北方的高空,亮度达到-0.8等。而在2021年12月的厦门,空间站以-1.1等的亮度持续约3分钟飞越头顶,宛如一颗“超级流星”。这样的壮丽景象,值得每一个天文爱好者期待和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