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田回应“35吨致癌金针菇”:未流入市场

日前,福建省古田县发生了一起金针菇加工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的案件,引起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接到消息后,记者立刻前往古田县进行深入调查。

在古田县工商局和大桥镇工商所的联合行动中,执法人员在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车间内发现了疑似非食用柠檬酸。这些柠檬酸袋子未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引起了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场查封了正在加工的金针菇,总量近35吨。

据了解,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食品级柠檬酸主要用于各种饮料、葡萄酒、糖果等食品的制造。工业用的柠檬酸在化学技术上则主要用作化学分析试剂。古田县经贸局局长、食安办主任林世晴透露,由于食品级柠檬酸价格较高,一些加工商可能会出于利益驱动,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非食用柠檬酸以降低成本。

目前,案件已全部移交给古田县农业局处理。该局执法大队大队长黄有存表示,正在加工的金针菇俗称盐水菇,是中间产品,尚未有标准检验其是否合格。经过协商,已取样送至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进行检测,重点检测其农残、二氧化硫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对于网民最关心的添加非食用柠檬酸的金针菇是否流入市场的问题,黄有存表示根据调查可以确定没有产品流入市场。

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乡,但金针菇的产量相对较少。针对添加非食品添加剂是否是金针菇行业潜规则的疑问,古田县回应称这是个案,目前未发现类似情况。也加强了对食用菌行业的监管,出动大量执法人员进行检查,以确保食品安全。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了解自己的权益和食品安全知识。和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监管和自律,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希望通过这次事件的曝光和处理,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肖泽敏表示,针对近期在古田县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现的一起涉嫌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案件,当地已经成立了专案组展开调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正牵头执法,联合县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以及大桥镇共同行动。目前,该合作社已被查封,业主及工人需随时接受调查。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县农业局将加大力度,深入该合作社购进的柠檬酸的来源,以及是否在其盐水金针菇产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

肖泽敏强调,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的支柱产业。为了保障百姓的食品安全,古田县已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方案,旨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为此,县里将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农业、工商、质监、卫生、食品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这些部门将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执法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一线开展巡查活动,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不留死角,以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不久前,宁德市古田县的一个黑窝点被曝光,那里非法生产了35吨金针菇,这些金针菇用工业柠檬酸泡制而成,准备销往福州的食品加工厂和罐头厂。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可能听说过用硫磺熏银耳、熏笋干的事件,但是用会致癌的工业柠檬酸泡金针菇,这种情况仍然很罕见。我们需要深入为何金针菇会使用工业柠檬酸泡制,同时相关执法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事件回顾:工业柠檬酸泡制的金针菇严重危害健康,长达35吨的非法生产金针菇被古田县工商执法人员查获。这些金针菇被销往福州的食品加工厂和罐头厂,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必须对这种情况保持警惕,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