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父角膜捐给女儿:破眼角膜捐献“双盲”惯例
杜银钊的遗照中,他慈爱的笑容仍然令人感到温暖。他的离去,让家人承受了巨大的悲痛。他是一位勤劳的父亲,为了给女儿治疗眼病,曾拼尽全力工作,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眼睛为女儿做角膜移植手术。一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他的生命,也让他生前的心愿成为了妻子潘华琼心中的遗憾。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人们看到了父爱的伟大和人间的温暖。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潘华琼联系上了眼库,希望能将杜银钊的捐献出来,既能帮助他人,也能给多年来饱受眼病折磨的女儿带来希望。这个想法打破了捐献“双盲”的国际惯例。
经过眼库专家的多方论证,本周将杜银钊捐赠的一枚移植给他17岁的女儿,这也是四川省首例亲体角膜移植。这位慈祥的父亲用他的无私和爱心创造了一个奇迹,也给女儿带来了重获光明的希望。
杜吉慧,这位不幸的女孩,自小就饱受眼病的折磨。小学五年级时,她患上了“病毒性角膜炎”,几乎每年都要住院治疗。初二时,严重的眼病复发使她无法重返校园。她的父母从未放弃过对她的治疗。他们曾耐心地等待角膜供体,希望有一天能为女儿带来光明。
如今,在父亲的无私奉献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杜吉慧终于看到了希望。这场手术不仅是对父爱的最好诠释,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让我们为这位伟大的父亲和勇敢的女儿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愿他们早日走出阴霾,迎接光明的未来。等待了漫长的半年,最终可能等来了父亲的,这是一个充满情感波折的故事。
母亲的提议母亲潘华琼,在丈夫杜银钊去世后,悲痛之余联系上了眼库,希望能够捐献丈夫的。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她多年来饱受眼病折磨的女儿的一个希望。母亲的这一决定,背后蕴含着深深的爱与牺牲。
激烈的争论眼库协调员和专家们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杜银钊的完全符合移植条件,可以帮助两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但如何分配这个珍贵的礼物却引发了争议。特别是,是否应该按照家属的意愿,将移植给女儿杜吉慧,这在眼库成立五年来是罕见的。
国际惯例与我国的实践根据国际惯例,角膜捐献并不允许指定特定的受捐者。但在我国的器官捐献实践中,捐献者可以将部分器官捐献给直系亲属。四川省防盲办公室主任樊映川教授指出,如果有成熟的器官捐献平台和足够的捐献志愿者,指定受捐者的情况就不应存在。
女儿的选择正当专家们试图联系心理卫生专家进行评估时,女儿杜吉慧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她强烈要求移植父亲的,代替父亲坚强地活下去。她的决定,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渴望。
最终,眼库专家被杜吉慧的坚定和勇敢所打动,同意了她的请求。康桥医院的周李医生表示,如果杜吉慧的眼睛情况良好,本周将为她进行移植手术。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勇气的故事,也是关于爱与牺牲的故事。我们期待杜吉慧能够在父亲的的帮助下,重新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相关新闻推荐:随着器官捐献平台的不断完善和捐献志愿者的增多,类似的感人故事也在各地不断上演。我们应该为这些无私奉献的人们点赞,他们的善举不仅帮助了他人,也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我们也应该关注捐献和移植的相关知识和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