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下馆子当心吃出慢性病
美味背后的真相:餐馆餐饮与健康隐患的较量
和朋友聚会,选择外出就餐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常态。美味背后隐藏着一些健康隐患,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王竹为我们揭示了真相。近期,她进行的《北京餐馆就餐者膳食营养消费调查》为我们揭示了国内餐馆饭菜的真实营养状况。
经常下馆子,可能会引发各种慢性病。王竹告诉人们,这次研究共调查了2204名下馆子的消费者,涉及998种菜肴。调查结果显示,下馆子吃饭的人每餐摄入的脂肪和钠都超过了全天推荐的摄入量。
人们外出就餐时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油多盐多。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下馆子的人一顿吃下去的钠就有2902毫克。
畜禽肉类太多。成人每日摄入畜禽肉类应控制在50~75克之间,而在外就餐一顿可平均吃进120克肉类,再加上水产和蛋类,动物性食品摄入总量较高。
第三,主食相对较少且过于精细。人们更偏爱精细制作的点心和面食,导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这种饮食习惯如果长期持续,将势必导致慢性病的高发。
除此之外,调查还发现了一些具体的细节:
1. 主食中的面条、饺子等最咸。面食类食品普遍含盐量较高,一小碗面条就含350毫克钠,加上调料含盐量更高。建议选择简单做法的主食,如白米饭、白馒头、蒸煮粗粮等。
2. 凉菜也可能是重口味的。人们通常认为凉菜比较清淡,但调查发现,凉菜中的水产类、酱肉等含钠量较高。最好少吃酱肉、腌制小菜等凉菜,可以选择凉拌蔬菜类。
3. 热菜中的炒、炖、煮、炸、煲等各类烹制方式,含盐量都不低。特别是川菜和东北菜,常常高油高盐。点菜时不仅要注意荤素搭配、色彩搭配,也要注意烹制方式的搭配,尽量少吃高盐食品。
为了健康,我们需要对餐馆里的美食进行理性的选择。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和创造。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真正做到美味与健康并存。王竹先生积极倡导消费者应主动向餐馆提出减少盐的使用量,希望全社会共同呼吁和营造一个低盐的就餐环境。餐馆也应该积极应对这一倡议,逐步推行菜肴咸味分级制度,将菜肴的咸度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当我们饥肠辘辘之时,热气腾腾的盖浇饭无疑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这种饭菜合一的美食,以其方便快捷和美味可口的特点,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从营养与健康的视角来看,现如今有不少盖浇饭存在油盐超标的问题。若长期食用这类盖浇饭,可能会引发高血脂等健康风险。
当我们谈及盖浇饭中的“油盐重地”,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幅画面:黑乎乎的酱油,泛着亮亮的油花,令人食欲大增。虽然这种盖浇饭味道浓郁,开胃下饭,但过多的油和盐摄入却可能超出身体所需,尤其对于肥胖和特定疾病人群来说,应当尽量减少食用频率。
在这里,我们也要向大家推荐一些相关新闻。为了更好的关注健康饮食,我们不妨多了解那些关于油盐摄入与健康的研究。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更加注重膳食的平衡与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低盐饮食,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选择适合的盖浇饭,享受美食的也要关注身体的健康信号。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