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510家桑拿店不到10家有医疗资格
青岛市的推拿按摩行业现状令人堪忧。五百多家推拿按摩机构中,大多数缺乏医疗资格,仅有少数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了整治这一乱象,青岛市相关部门自3月13日起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这些推拿按摩机构的监管。
据了解,此次整治活动由市卫生局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联合进行,目前已突击检查推拿机构510余家,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510余份。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机构存在非法广告宣传和无证行医等问题。其中,一些普通推拿按摩机构超出经营范围进行针灸业务尤为突出。
青岛市卫生监督局的刁主任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保健机构不得开展“针灸”等诊疗活动。市民如遇到非法行医情况,可拨打投诉举报热线85788111进行举报。
在最近的一次复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已检查过的按摩机构并未进行整改。例如,在漳州路24号的一家按摩店内,一名女子未经执业证书就给人看病,甚至狂妄地表示“我能救人我就是医生”。该店针灸用品的消毒情况也令人担忧,一天仅消毒一次。
在另一家理疗馆,执法人员发现其使用自称是祖传秘方的药物,但当被询问药物成分时,负责人却拒绝透露。该理疗馆负责人也未取得执业许可证,却擅自进行诊疗活动。面对执法人员的质问,她甚至炫耀自己的“神奇医术”。
尽管她声称有医师资格证书,但拿出的证书却是另一个人的名字,且发证机关是辽宁省卫生厅。当被问及是否有执业许可证时,她表示没有并声称自己是外地人无法办理。面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强调,没有执业许可证就不能开展诊疗活动。这位负责人却口出狂言:“我能救人我就是医生”。
青岛市的推拿按摩行业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整治。市民在选择推拿时,也应注意选择具有医疗资格的正规机构,以保障自己的健康权益。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监督,共同促进服务性行业的健康发展。近日,某理疗馆遭遇了一场执法风波。据执法人员透露,该馆医师资格证书上的名字与实际操作人员名字不符,且无法在卫生部网站上查证。对此,执法部门已责令理疗馆在三日之内清除或拆除涉及“中医”及相关疾病名称的宣传牌匾。他们表示,将在核实证件真伪后再进行进一步查处。
在青岛市,关于市民如何选择正规的保健机构,卫生局中医处的副调研员汪运富给出了明确建议。汪运富强调,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行为属于医疗行为,应当选择在具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如果由非专业机构或人员操作,由于缺乏专业技巧,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局部甚至坐骨神经的损伤。
保健机构在进行宣传时,不得以中医的名义使用诸如“中医”“治疗”疾病名称及医疗专门术语。非医疗机构也不得以“中医推拿”、“中医按摩”、“中医保健”、“中医足底按摩”等名义宣传治疗疾病或在机构名称、服务项目简介中使用医疗术语和疾病名称,以免误导市民。对于青岛桑拿等服务性行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多店可能存在非法易等行为,建议大家谨慎选择,对于那些没有医疗资格证的机构,最好不要去享受服务,毕竟其环境卫生和安全都难以保障。
在这个服务性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享受服务带来的便利,更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作为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机构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