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选美大赛(假如非主流也有选美大赛,00后绝对把90后虐到体

在即将迈入的崭新的2020年之际,我们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新的一年的到来,意味着一批90后即将走到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站在“三十而立”的起点上,头也不回地向“四十不惑”稳步前行。面对这一人生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摸着逐渐稀疏的头顶,许多人开始缅怀逝去的青春岁月。

青春岁月,有美好回忆,也有那些如今看起来有些傻气的历史。曾经那些充满个性的非主流经历,如今成为了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仅对自己可见的沙雕往事。今天,文字君想和大家聊聊非主流这个话题,扒一扒过去风靡于80、90后之间,如今又被00、10后接过大旗的非主流文化。

虽然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但是永远都有年轻人。随着90后逐渐失去青春的朝气,“非主流”这三个字也逐渐从他们的生活中淡去。这一切并不影响年轻的00后们重蹈前辈们的覆辙,继续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虽然他们依然面临着被嘲讽的命运,但与80、90后相比,他们的非主流文化多了几分旺盛的生命力。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些热衷于社会摇的“精神小伙”。他们以其独特的锅盖头、豆豆鞋、紧身衣等标志性装扮,以及紧身裤、电动车等标准配置,成为了社会的一种独特风景。他们使用的社会语录直接又霸气,让人无法接近。得益于手机的普及和网速的提升,精神小伙们的土味视频甚至比十多年前的葬爱家族更为盛行。甚至将又尬又魔性的“花手”反作用到国外,展示了在“跟风”这件事上,全球年轻人的共性。

除了精神小伙,00后们的非主流文化还有许多丰富多样的造型,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极具先锋性。比如取材自日本的“公主切”,向传统丐帮致敬的破洞牛仔裤搭配大链条,以及反映现代社会的中英文混合印字T恤等等。这些刻意追求独特感的穿搭似乎在表达着一种态度:没错,我们的时代来了!

作为追赶潮流的一代,00后们比80、90后更紧跟时尚风口。他们追求快速变酷变美,催生了各种奇特景观。曾认为全世界都不懂自己的80、90后们,如今手捧保温杯,顶着日渐后移的发际线,突然发现这句话也有了传人。如今,“处qy”这样的黑话聊天方式已经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扩列、养火、流泪了zqsg、我害怕ssf……这些比火星文还难懂的语言让人一头雾水,简直连拼音输入法都拯救不了的阅读理解。

通过追星、动漫、游戏、Cosplay等独特的文化符号以及外人看不懂的黑话,00后得以准确识别“自己人”。想要融入他们的圈子?那你得敢像二郎神一样在额头上贴槟榔开第三只眼吗?这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活力的群体,他们的非主流文化既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青春记忆。尽管我们常常对这群年轻人的行为举止感到惊奇,甚至捧腹大笑,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时代产物。与那些80、90后相比,他们的独特气质和风格确实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他们,拥有更为丰富的信息渠道和更高的社会宽容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幸得到了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的前车之鉴,那些被视为“悲惨案例”的经历,在他们看来却是前行的路标。他们勇于尝试和,将那些曾经被视为“怪异”的元素杀马特风格、火星文、大头贴等,变成自己的独特标签,以此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时髦。

说起他们的发型,尤其是刘海,那可谓是80、90后非主流的灵魂象征。在他人眼中,那厚重的刘海或许挡眼睛又显得油腻,但在非主流的心中,那是灵魂的厚度,是他们对自由、个性的追求的显性指标。他们愿意从头开始,剪一个整齐的厚刘海,再配合烟熏妆,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更为前卫的他们,甚至借鉴了日本的“视觉系”文化。其特点如其名,极具视觉效果,突出的发型、变化多端的发色、夸张硕大的配饰以及浓艳妖娆的妆容,仿佛刚从漫画中走出的超级赛亚人。没有足够的颜值支撑,“视觉系”很容易玩脱,一不小心就成了人们口中的“杀马特”。杀马特是日系视觉和欧美摇滚的山寨结合体,他们用各种奇特的造型闪瞎了路人的眼睛。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活在大头贴里的忘爱哥和活罪姐,这两位堪称杀马特史上的经典代表。他们的邪魅忧伤气息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网名和秀场表现。没有经历过杀马特秀的加持,“至尊魔爵”“狂拽贵族”“葬爱无殇公主”等名字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喜欢在空间、贴吧等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各种流派展示自我。

这群年轻人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个性与自由。他们的行为举止虽然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但正是这些特点让他们成为了时代的宠儿。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青春的篇章。潮流之花:非主流的多元魅力

在青春的调色板上,总有那么一种色彩,以清新、梦幻或是颓废的风格独树一帜,这就是所谓的“非主流”。他们以独特的姿态,诠释着属于自己的时尚文化。

一、小清新的可爱流

每当提起“可爱流”,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少女们嘟嘟嘴巴,吐吐舌头,搭配五颜六色的超大美瞳和齐刘海,仿佛置身于一个朦胧的梦幻世界。她们用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

二、忧郁的颓废流

与清新相对的,是“颓废流”。他们偏爱黑白滤镜,力求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的美感。侧脸、五官局部,是他们钟爱的拍摄角度。再配上诸如“不是我不明白,只是爱让人难以放开”的颓丧文案,试图塑造出一种忧郁贵族的形象。

尽管两大流派风格迥异,但在拍照时却总有诸多共性:嘟嘴、瞪眼、剪刀手,45°俯拍,末了还要加上那一闪而过的“火星文”。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浩渺的网络世界中,成为最亮眼的那一个。

“火星文”作为非主流的一大标志,虽然常常被成年人诟病为难以理解,却正是这些简繁切换、希腊字母表、日德法英各种外语的结合,让非主流们找到了一种独特表达方式。他们用这种高深莫测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三、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转变

放眼全球,非主流文化并非中国独有。欧美、日韩等地也有许多类似的文化现象。比如视觉系、欧美摇滚等,都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逐渐融入主流文化。曾经的“飞车党暴走族”,如今也有些经过转型,成为了被人们接受的文化现象。

四、青春期的尝试与挣扎

青春期是充满尝试和挣扎的时期。每个叛逆的少年都曾经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渴望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哪怕是不被理解的非主流文化。他们愿意为了吸引关注,整得花里胡哨。但由于阅历的缺失,他们往往难以承受这份“标新立异”,画风跑偏在所难免。从这个角度看,非主流其实是“潮流文化的牺牲者”。

五、宽容看待非主流文化

尽管非主流文化常常受到主流话语的抨击,但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毕竟,没有非主流文化,生活可能会失去很多欢乐和色彩。你青少年时做过哪些非主流傻事儿?不妨在留言区分享出来,一起乐呵一下。

策划小记:当非主流也有选美大赛时,00后的青春风采将会如何展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时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这一文化现象。

上一篇:保罗女儿告保时捷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