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孩子也要防感冒,中医防治有妙招!
近日,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健康面临三大常见疾病的挑战,那就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传染病。其中尤以呼吸系统疾病最为高发,占据了儿童病患的七成比例。在此背景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试验中心的专家胡思源教授受邀参加了《人民名医》直播节目,为家长们提供了关于如何科学保护儿童免受感冒困扰的宝贵建议。
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医学专家,胡思源教授不仅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还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技术审评专家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常务委员。在直播节目中,胡教授强调,儿童特别是六岁以内的孩子,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在遭遇受凉、饥饿等情况下,免疫力会大幅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从而引发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肺被视为高位之脏,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因此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目标。对于如何区分儿童感冒与其他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胡教授提供了基于病程和症状的鉴别方法。家长们需密切注意孩子的病程长短以及症状表现,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
谈及中药治疗儿童感冒时,胡教授指出需要准确辨证。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类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症状表现如鼻涕的清浊、有无咽痛、有无汗出以及头痛的轻重等进行判断。在感冒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里热或邪气入里化热而出现兼见里热症状的情况。应根据疾病的表里寒热属性选择相应的中成药治疗。
胡教授还强调了小儿体质的特点,即脏腑娇嫩,感冒时多见夹痰、夹滞、夹惊等兼夹症。这些兼夹症的治疗可以选择与感冒中药联合治疗的中成药,也可以选择专门用于感冒及其兼夹证的中成药。在直播节目中,胡教授还提到,当感冒症状不严重、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时,家长应避免给予儿童解热镇痛、抗组胺、镇咳等西药,而应选择安全性更高、既能治病又能改善症状的中药制剂。
胡教授的讲解为家长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的健康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合理用药物保护他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