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回应学生收麦子
针对近期网络上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000多名学生收麦子被指作秀”的争议,学校正式作出回应,强调该活动不仅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更是科研需求与农业传统结合的体现。以下是学校的详细回应:
关于活动的性质与必要性。此次的收麦活动是为了试验田中的选种工作,由于涉及到根系观察、杆高及穗量等科学实验测量,需要人工精细操作,因此无法使用机械化收割。学校方面表示,部分网友可能因不熟悉农业科研的精细流程而产生误解。实际上,这一传统已经在学校延续多年,成为教学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教学传统与规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夏”麦收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数十年,作为学校“三训”(工训、农训、军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21年,共有来自22个专业的3391名大一学生参与其中,每人轮流实践半天时间,负责包括收割、脱粒和选种在内的各个环节。
关于学生的反馈与教育目标。参与的学生普遍表示,通过实践活动,他们不仅掌握了书本之外的农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艰辛。学校方面表示,举办此类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强化农林院校的特色教育,为社会培养具备劳动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提及学校的背景与科研价值。作为国内农林领域的重点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试验田的活动与科研成果转化息息相关,其历史累计经济效益已超过3000亿元。这一传统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更为未来的农业科研与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收麦活动是一项结合教学实践与科研需求的重要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希望社会各界能深入理解学校的做法与目的,共同为培养新时代的农业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