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怎么办?
秋季腹泻的特征及防治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为先吐后泻,伴随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具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会出现发热,一般为低热。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当次数超过3次时,应考虑秋季腹泻的可能性。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整个病程通常有自限性,一般为5-7天,但对于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的患儿,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秋季腹泻的饮食建议
面对秋季腹泻,我们可以选择以下食物来缓解:
杨梅果若干枚,酒浸后食用或饮杨梅汁半杯,有助于消食止呕。荔枝干25g与大枣6枚水煎后服用,可生津健气、散滞去湿寒。石榴果皮水煎加红糖适量,每日服用两次,可涩肠止血、杀菌驱虫。
其他推荐食物如山药、山楂、猪肚等,都有助于调理脾胃,治疗腹泻。
预防秋季腹泻的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秋季腹泻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食用的动物性食品或海产品必须煮熟、煮透。海产品如鱼类、虾类、蟹类等常存在副溶血弧菌,若未熟透食用可能引起感染。猪、牛、羊等动物的内脏、肌肉、蛋及乳制品可能污染有沙门氏菌,购买后需重新加热再食用。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剩饭、剩菜等易受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污染,若被人们食入可引起食物中毒。在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加工生食和熟食的餐具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不在不洁摊位购买食品或进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对于腹泻患者,在治疗及护理时需要注意隔离。患者的餐具应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分开存放,用后可在沸水中煮沸消毒。患者的被褥可户外日光照射半小时以达到消毒效果。
秋季腹泻并不可怕。我们只需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并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便可有效预防腹泻的发生。推荐阅读:中医按摩穴位增强性功能、中医按摩法保长寿、宁心安神保健按摩操等文章,关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