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一理念源自儒家经典《论语为政》,深刻揭示了孔子对于个人成长与学问修养的独到见解^[1][2][3][4][5][7][8]^。

一、及译文

让我们首先关注这一理念的及其深远含义。孔子曾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以此阐述了自己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成长历程和境界^[1][4][7]^。

译文为: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希望以学问修养身心。三十岁能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在世间自立。四十岁不再困惑,对人生有了清晰的认知。五十岁知晓天命,顺应自然规律。六十岁能明辨是非,判断人与事。七十岁可随心所欲,但一切行为都不逾越规矩。”^[1][4]^

二、关键词

1.“十有五”的含义:“有”通“又”,表示十五岁。这一表述体现了古汉语中整数与零数间的常见表达方式^[6][8]^。

2.“志于学”的内涵:孔子强调“立志”在求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不仅指知识的积累,更侧重于道德修养与人生方向的明确^[5]^。在《论语集注》中,“志于学”等同于“志于道”,被视为儒家“大学之道”的起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等多个层次^[5][6]^。

三、思想意义

这句话反映了儒家的循序渐进的人格修养观,强调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达到的觉悟境界^[3][7]^。孔子通过自身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终身学习与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为后世树立了“学以成人”的典范^[2][4][5]^。这一理念既是孔子对个人成长的深刻总结,亦是儒家文化中关于治学与修身的经典论述^[1][3][5]^。

孔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仅是对个人成长的期许,更是对每一个追求学问与修养的人们的鼓励与鞭策。它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哲学,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指引^[8]^。

上一篇:纯净物与混合物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