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新时代我国军队建设的核心要求之一,它与“听党指挥”共同构成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旨在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这一目标的内涵与实践意义,值得我们深入。
一、核心内涵
1. 能打胜仗
作为军队的根本职能,战斗力始终是衡量军队强弱的唯一标准。一个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需要有官兵们的英勇血性和战斗作风。在新时代,我们强调战斗力标准,要求部队在任何复杂环境中都能够迅速反应,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这既是对军队的要求,也是对官兵的期望。
2. 作风优良
作风是军队性质宗旨的体现,它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全局。从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常态化,优良作风始终是我军凝聚军心士气、完成使命任务的关键。它不仅是纪律严明、服务人民、艰苦奋斗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
二、实践意义
1. 战斗力提升的基石
优良的作风可以直接作用于备战打仗的全链条,成为战斗力提升的基石。例如,连云港航标处通过准军事化的管理,将军队的优良作风转化为履职行动,建设了一支“航标铁军”。武警部队则坚持以能打胜仗为核心,不断强化反恐维稳实战能力。这些都是优良作风对战斗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2. 维护军队本色与国家安全
优良作风能够确保军队的底色不变,维护国家和军队的形象与尊严。如《强军战歌》所传唱的那样,“作风优良”已经融入官兵们的精神信仰。任何对军队作风的亵渎,都会被视为对国家和军人尊严的挑战。“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仅是军队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既是历史传承的红色基因,也是新时代强军实践的行动纲领。它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