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辅导一年级
一、观察阶段:奠定画面感知的基石
引领孩子们走进图像的世界,从整体上把握画面的主要元素,如时间、地点和人物,再逐步深入到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周围环境。例如,一幅图中描绘的是白天还是夜晚?有哪些人在进行何种活动?通过细致的提问,如“人物的表情是喜悦还是悲伤?周围有哪些景物?”来完善画面细节的描述。
二、表达阶段:构建语言与画面的桥梁
在孩子们对画面有了清晰的感知后,引导他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进行基础句式的训练,使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来搭建句子的主干。例如,“小明在公园里快乐地跳绳。”随着表达的深入,逐步加入时间、原因等要素,使句子更为丰富。鼓励孩子们使用形容词和动词,以描绘更生动的细节。比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朵随风摇曳。”关注人物的动态细节,如“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来到胡萝卜旁,张开小嘴准备品尝。”
三、想象拓展:激发创造的火花
在这一阶段,引导孩子们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画面外的情节。例如,“如果下雨了,图中的小朋友会怎么做?”或者“如果是图中的小女孩,你会对妈妈说什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注重故事的情节连贯性,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表达更加完整。
四、修改与反馈:优化表达效果
在这一环节,指导孩子们逐句润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补充缺失的主语或动作。例如,“扫地”可以改为“兰兰拿着扫帚仔细地扫地”。简化重复的内容,合并短句,使表达更加流畅。在提供反馈时,先表扬孩子们的优点,再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展示优秀的范文,帮助孩子们理解差距在哪里。
五、日常积累:培养写作习惯
通过日常积累来培养孩子们的写作习惯。多读多练是关键,阅读绘本积累词汇,每天用10分钟描述一幅图。将看图写话与生活场景结合,例如让孩子描述一次家庭活动。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可以逐步掌握从观察到表达的完整逻辑,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示例辅导流程:
以一幅“植树图”为例。
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图中有三个小朋友在山坡上种树。”然后,关注细节:“穿蓝衣服的男孩负责扶小树苗,戴红领巾的女孩正在培土,另一个男孩提着水桶准备浇水。”接下来,展开想象:“他们可能刚挖好土,小树苗以后会长成大树,或许还能吸引小鸟来筑巢。”将观察、细节和想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或短文:“植树节这天,同学们来到山坡上种树。小东稳稳地扶住树苗,兰兰用铲子培土,明明提着水准备浇灌。他们看着新种下的小树苗,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可以逐步掌握看图写话的技巧,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