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红牛养出3位富豪

标题:红牛背后的跨国传奇:许书标、迪特里希马特希茨与严彬的崛起与纷争

一、三位传奇富豪的崛起之路

在功能饮料市场上,三位不同国籍的富豪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商业策略,共同创造了红牛这一全球知名品牌,并借此实现了财富的飞速增长。

1. 许书标(泰国)

1966年,许书标研发出首款功能饮料“Krating Daeng”,即红牛的前身。他将这款饮料定位为“穷人的咖啡”,主要面向泰国工人、司机等体力劳动者群体。其提神功效迅速打开了市场。1984年,他与奥地利商人迪特里希马特希茨合作,共同成立红牛集团,进一步开拓全球市场。许氏家族长期稳居泰国富豪榜前列。

2.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奥地利)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在1982年亲身体验到红牛缓解时差疲劳的效果后,主动与许书标达成合作。他出资50万美元获得49%的股份。马特希茨主导了红牛的国际化战略,将包装改为金色罐装、定价高端化,并通过赞助F1赛车、极限运动等营销手段,成功将红牛塑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他的努力使奥地利红牛成为奥地利首富。

3. 严彬(中国)

严彬在1995年与许书标合资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公司,获得中国市场经营权。他通过本土化策略,如中文命名“红牛”、金色包装,以及广告轰炸(如“困了累了喝红牛”),实现了红牛在中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严彬借此跻身《胡润百富榜》,并成功拓展至房地产、酒店等多元产业。

二、利益纠葛与市场竞争激化

随着红牛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三位富豪之间逐渐出现了利益纠葛。商标权争夺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主要矛盾。自2016年起,许氏家族与严彬因合作协议争议(20年或50年经营期限)、商标归属、利润分配等问题展开法律战。泰国天丝指控严彬拒绝分红、抢注商标,而华彬集团则坚持其在中国市场的合法性。这场纠纷持续了7年仍未解决,导致红牛在华市场份额下滑,其他功能饮料品牌如东鹏特饮、Monster等趁势崛起,功能饮料市场格局被重塑。

三、品牌分化与竞争激化

在商标争夺的红牛品牌也出现了分化和竞争。华彬集团推出了“战马”等替代品牌,但影响力远不及红牛。泰国天丝则在华另设生产线,导致市场上出现“双红牛”的乱象。而东鹏特饮凭借性价比和资本运作,市值在2023年突破千亿,进一步挤压了红牛的市场空间。

四、传奇背后的启示与反思

红牛的商业故事展现了跨国合作与本土化运营的巨大潜力。这也提醒我们在商业合作中要注重权责明确、利益分配公平。三位富豪的崛起与纷争,成为了功能饮料行业“成也联盟,败也分歧”的经典案例。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如何维护合作伙伴之间的长期关系,保持品牌的稳定与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上一篇:我想和你好好的主题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