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

一、人物绘影

王冕,一位在湖边山上画荷的大师。眼前的青山紫块,洗涤过的树枝,尤其是那绿得让人心醉的荷叶,都成为他的画布背景。在这之中,荷花苞上的露珠犹如点点繁星,荷叶上的水珠犹如跳跃的音符。王冕的笔下,荷花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他高洁品格的写照。他笔锋之下,自然与人文相融,展现出纯净无暇的艺术境界。

再看范进,他在中举的瞬间,喜极而疯。一遍遍地看着自己的成绩,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终于,他忍不住大喊:“我中了!”喜悦的顶峰过后,却是跌入现实的深渊。这种强烈的反差揭示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摧残。范进的癫狂,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波动,更是对科举制度的深刻讽刺。

二、讽刺名言集萃

八股文章,如同双刃剑。若运用得当,可随人赋予任何形式,无论是诗是赋皆能游刃有余;但若处理不当,则无论做什么都显得空洞无物,沦为野狐禅、邪魔外道。这些名言直指八股文的弊端,批判其对思想的禁锢。

而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背后暗示的是科举制度下的人生际遇无常。一个人的命运似乎完全取决于这张试卷,而这张试卷背后的付出和汗水却往往被人忽视。这种无常让人感叹人生的不易。

还有那句“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则是反讽世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过度追求。在功名的诱惑下,许多人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初心。

三、社会弊病的剖析

范进的经历揭示了科举制度的残酷和无情。在这个制度下,读书不再是追求知识和智慧的途径,而是成为获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官场腐败更是让人痛心。如王惠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剥削百姓,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种腐败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四、理想人物的对比

杜少卿与沈琼枝两人虽处境不同,但都有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杜少卿面对官场的诱惑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高洁;而沈琼枝则不畏权贵,勇敢地出逃宋家,凭借自己的才情和智慧讨回清白。这两位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品格和尊严。

上一篇:泰国多地遭遇洪灾 中使馆中方未泄洪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