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本文主要描述了一种疾病的血象变化和免疫学检测情况。
在血象方面,有时会出现轻度贫血和白细胞增多,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例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免疫学检测方面,DM/PM两种自身抗体可以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
通过放射免疫测定,可以在高纯化肌浆球蛋白PM血清中检测到肌浆球蛋白抗体,其阳性率高达90%。在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中未发现此抗体。Nishikai肌炎中肌红蛋白抗体阳性率为71%。
在抗核抗体和细胞浆抗体方面,LE细胞约10%抗核抗体约1/5~1/3阳性,核型主要为微小斑点型。还有其他多种抗体,如抗J0-1抗体、抗Mi-2抗体、抗PM-1/PM-Scl抗体、抗PL-7抗体和抗PL-12抗体等。这些抗体的阳性率因不同的疾病和病例而有所不同。
在免疫学检查方面,约三分之一的患者C4轻度至中度降低,C3偶尔减少。有的病例CIC增高。在病变肌肉中,可见毛细胞血管壁特别是儿童病例的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IgG、IgM和补体沉积。
尿肌酸排泄量增加也是该病的一个特点。肌酸的合成过程复杂,当三磷酸腺苷合成增加时,一些磷酸可以通过反向反应储存在磷酸肌酸中。肌酸在肌肉中代谢脱水,形成肌酐后从尿液中排出。
该疾病具有一系列复杂的血象和免疫学特征。对于患者而言,及早进行血象和免疫学检测,有助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当面对肌肉病变这一疾病时,身体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由于肌肉病变的影响,患者体内的肌酸摄入减少,参与肌肉代谢的肌酸量也相应减少。血液中的肌酸量上升,而肌酐量却减少。令人瞩目的是,皮肌炎患者的肌酸排出量在24小时内竟高达2g。
(3)进行血清肌浆酶的测定时,会检测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等酶类的增加。这些酶的增加通常与肌肉病变的进展相平行,可以作为反映疾病活动性的指标。甚至在肌肉力量改善前几周,临床复发前五六周,这些酶的变化就能预测病情的恶化。其中,CPK值的增高,特别是当CKMM1的比例异常时,提示病情可能严重。虽然这个酶对肌肉并无特异性,但其变化仍可作为病情监测的一个重要参考。肝病时醛缩酶也会增加,而碳酸酐酶Ⅲ在骨骼肌损伤时会增加。
在肌电图的变更中,可以观察到肌原性萎缩阶段的失神经纤维颤动。病变肌肉表现出不规则、不随意的放电波形。并不是所有的肌肉纤维都受到同样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正常的肌肉纤维分散的。
从组织学变化来看,肌肉被侵犯的范围广泛或部分,肌肉纤维早期肿胀并伴有透明化。肌肉纤维膜细胞核增加,出现分离和断裂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肌肉纤维有时会发生坏死,或完全失去结构。血管的异常变化,如血管扩张、内膜增厚等,也出现在病变中。有学者指出,DM最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束周萎缩,即肌纤维的萎缩和损伤集中在肌束周围。皮肤在早期水肿红斑阶段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棘层萎缩、钉突消失等。
除此之外,肌红蛋白的释放也是衡量疾病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严重的肌肉损伤会导致大量肌红蛋白的释放。在尿液中,可见血红蛋白样色素的排出量随着病情的恶化而增加,随着病情的缓解而减少。尿液中3-甲基组氨酸排出量的增加也是肌肉损伤的标志,尽管其特异性有待提高。
无论是从生理、生化还是组织学的角度,肌肉病变都是一种复杂且需要密切关注的疾病。深入了解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理解疾病的本质,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