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Wilms肿瘤的治疗原则涉及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应用,为多数儿童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即使在面对转移患者时,也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由于肾母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高度敏感,这些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生存率。
手术治疗是核心环节,早期进行肾切除术是关键。采用Chevron切口是去除肾脏的更优方法,手术过程中需充分暴露腹腔,特别注意肾脏、对侧肾脏、局部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的状况。在松解原发性肿瘤时,应首先结扎肾蒂,并特别注意触摸肾静脉,以避免肿瘤栓形成。针对与相邻器官粘连的肿瘤,如脾、胰尾或腰肌等,可一并切除。若肿瘤侵犯重要器官如十二指肠、或肠系膜根,需在活检后确定手术范围。
放疗对于Wilms肿瘤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术后放疗能够增强疗效。根据肿瘤的分期和状况,确定照射的区域和剂量。对于Ⅰ期分化良好的肿瘤,通常不进行术后放疗;而对于分化不好的肿瘤,术后1-3天即应开始照射。放疗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脱发等,需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
化疗在Wilms肿瘤治疗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放线菌素D和长春新碱是有效的化疗药物,能够减少肿瘤体积,减少肺转移,提高生存率。除此之外,环磷酰胺和多柔比星(阿霉素)也常被用于联合化疗。这些化疗药物的使用,显著提高了Wilms肿瘤的生存率。
针对转移灶的治疗,肺转移和肝转移需要局部照射,同时继续联合化疗。对于双侧肾胚胎瘤,可同时或相继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双侧肾切除后的肾移植并不被推荐,因为其预后并不优于单纯的肿瘤切除、放化疗。
在治疗过程中,了解肿瘤的特异性和预后因素至关重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防止过度治疗,避免无谓的伤害,并在主要治疗后进行定期的随访。
肾切除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肿瘤质地脆弱,容易破裂,因此手术过程中需特别小心。对于大肿瘤,尤其是下腔静脉包裹者,有出血的风险,因此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中心静脉插管、监测以及必要的血容量补充。
Wilms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紧密结合。如何合理结合和应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手术之路上,从第12肋腋窝前线至对侧边缘的水平切口被视作最佳选择。当面对巨大的肿瘤时,医生可能会选择延长胸部切口,以更轻松、更安全地切除肿瘤。在腹腔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淋巴结和/或肝转移的迹象,医生会对可疑淋巴结进行活检,并使用金属夹进行标记。肾脏作为重要器官,将被外科医生仔细检查和触摸。
外科医生的使命在于彻底清除所有肿瘤组织。为此,需要广泛的淋巴解剖,甚至可能需要切除胃、肠道、肝脏等邻近组织。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特别注意肾静脉,确保其在肿瘤螺栓的远端被结扎。如果肿瘤延伸至下腔静脉,医生可能会选择切断静脉以移除肿瘤。甚至在肿瘤侵入右心房的情况下,借助体外循环,医生也会尽力完成手术目标。
传统上,早期结扎肾静脉被认为是降低肺瘤栓风险的方法。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结扎肾静脉的时间并不直接影响预后。考虑到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当技术允许时,应尽早阻断动脉,使肿瘤体积缩小。当肿瘤过大时,医生可能会选择从胸部和腹部的联合切口来执行手术。
在面临特殊情况下,如巨大的肿瘤或病人状况较差时,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缩小瘤体以便手术。这可能包括应用长春新碱、放疗或肾动脉栓塞等术前治疗方案。这些方案的生存率并未显示出明显的改善。这些术前治疗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使是低剂量的化疗也可能破坏肿瘤结构,导致治疗方案的不准确;也有可能发生误诊;对于Ⅰ期肿瘤的婴儿,术前治疗可能不当。治疗方案需要结合肿瘤的分期和组织病理分类来制定。对于预后良好的组织结构,化疗和放疗的方案会有所不同。而对于预后较差的组织结构,治疗计划会更为强烈。在治疗双侧肿瘤时,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旨在保留更多的功能性肾组织。对于转移肿瘤的治疗,化疗通常是首选方案,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例如,对于肺转移的治疗,会先进行化疗,然后再切除残留病变。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病理变化。不同类型的Wilms肿瘤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通过综合治疗和细致的术后护理,我们有望为每位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