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的饮食与治疗
关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些重要知识及其治疗迫切性
我们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并不陌生,这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当儿童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时,我们必须及时带他们去医院,因为这是一种发病缓慢、病程长的疾病,需要家属的精心护理。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避免其症状,让我们听听专家关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介绍。
遗传因素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人,那么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患病的风险会增加。孕妇患有糖尿病、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受到放射性物质过度照射、感染病毒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心脏畸形。近亲婚姻和不良嗜好也是胎儿致畸和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约占婴儿出生的8%至12%。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患儿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体力差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张、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部分患儿还可能并发内膜炎、栓塞、出血、高血压等疾病,危及生命。据相关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儿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至第四。
早期发现和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至关重要。怀孕20周至28周时,使用切面超声心脏扫描仪可以清晰地发现胎儿心脏是否有“缺损”。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条件合适,应尽快治疗。症状明显的患儿可以等到1岁左右手术,但严重畸形的患儿需尽快手术,不受年龄限制。
寒假期间,许多家长会带孩子去医院验光和矫正牙齿。外科专家提醒家长,春节期间可以及时到医院进行择期手术。有些手术不能等待,先天性心脏病就是其中之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多表现为易感冒、易呼吸道感染、易肺炎等,这些症状严重时易引起心力衰竭。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带他们去医院治疗。
专家紧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家长们,切勿拖延!立即行动,带上您的孩子前往医院检查,明确心脏畸形的真实状况及严重程度。别再听信“等大一点再治疗”的说法,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给孩子带来终身遗憾。
术后饮食指南:为你的小天使护航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饮食方面其实没有太多“禁忌”,但在手术后,适当调控饮食对患儿的康复尤为重要。家长们需牢记以下要点,为孩子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1. 严格把控盐的摄入:盐中的钠离子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增加心脏负担。术后患儿的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品、咸蛋和咸鱼等。
2. 甜食适量为主:当孩子术后胃口不佳时,不少家长会选择巧克力等甜食来“补充营养”。巧克力热量高、营养成分比例失衡,多吃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便秘和食欲不振。巧克力中的咖啡因等成分还会影响孩子休息和大脑发育。
3. 罐装饮料和冷饮需忌口:市场上的罐装饮料大多营养不足,而冷饮在术后孩子的消化器官恢复调整阶段应避免。过冷的食物会刺激胃粘膜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传染病。
4. 盲目进补要不得:有些家长会给术后的孩子喝参汤来滋补身体。虽然人参具有强心壮体、补气生津的功效,但不同的人参性能不同,服用不当可能引发胃口减退、鼻子出血等症状。一些补品并不适合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
保护健康的方法有很多,但伤害健康的因素同样无处不在。作为家长,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致病因素,积极寻找保护孩子健康的方法。任何疾病都有相应的保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在治疗后更好地恢复。家长们必须了解这些方法,以免降低治疗效果。心脏病虽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我们要做好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工作,帮助孩子恢复健康,让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