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大学动物科

生活常识 2025-04-06 08:22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江苏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中的包文斌教授团队,在生猪良种繁育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在国际权威期刊《PLoS Pathogens》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仔猪细菌性腹泻抗性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全新的非编码RNA层面揭示了断奶仔猪对F18大肠杆菌抗性的分子调控机制。这一突破性的研究不仅为我们对抗仔猪细菌性腹泻提供了深入的理解,也为未来的抗病育种指明了方向。

仔猪腹泻,尤其是因腹泻导致的成活率低,一直是限制我国母猪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对于以F18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的细菌性腹泻,传统依赖抗生素及疫苗的防控手段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在这个背景下,包文斌教授团队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他们的研究聚焦在中国地方猪品种梅山猪和培育品种苏太猪上,通过对这些猪的深入研究,该团队筛选出了与大肠杆菌抗性相关的重要lncRNA分子FUT3-AS1。这个分子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影响组蛋白H4K16ac乙酰化修饰和竞争性地调控FUT3表达,调控着仔猪对F18大肠杆菌的易感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机制,该团队还构建了FUT3基因敲除小鼠进行试验,发现敲除小鼠对细菌性腹泻的抵抗能力明显提高。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仔猪对F18大肠杆菌抗性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还确定了重要的分子标记物及功能基因。这不仅为制定抗仔猪细菌性腹泻病分子选育策略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也为其他畜禽重要性状相关的lncRNA的功能验证和调控作用机制分析提供了科研思路。这项研究的成功得益于包文斌教授团队的卓越科研能力和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其他参与者和资助方的大力支持。

展望未来,这项研究将开启抗病育种的新篇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生猪疾病,提高我国母猪的生产力。对于这一领域的科研人员、养殖者和广大农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我们期待这一研究成果能在未来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步,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春节长途旅游 别忘“舒筋活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