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鸟如何衔着一根树枝飞过太平洋?
身为一位理科生,看到这道题目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愕。
这题目中的情景设定,简直如同一场荒诞的幻想:一只鸟,口中叼着树枝,要飞越浩渺的太平洋。我想给命题老师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教育,代表我的物理老师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什么样的智商才能创造出这样的故事呢?对于这样的极品故事背景,我无法不产生疑惑。我暂且先不去计较鸟是如何与同伴在空中打情骂俏,或是如何在海面捕鱼时保持平衡。我只想简单明了地提出一个问题:究竟多大的树枝才能让一只鸟浮在水面上?是铁丝般粗壮还是筷子般纤细?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如果一块木头要承载一只鸟的重量,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假设木头的体积能够被完全浸入水中,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的密度乘以木头的体积减去木头的重力加速度等于鸟的重量加上木头的重力加速度。换句话说,鸟的体重必须小于木头在水中产生的浮力。假设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每立方米,木头的密度在至750千克每立方米之间。假设这只鸟非常聪明,选择了最轻的木头作为支点,那么木头的密度我们可以按照500千克每立方米来计算。计算结果大致是:如果这只鸟体重只有一公斤的话,那么它所承载的木块的体积只有大约两立方分米或者两块砖头的大小。那么,现实中一只小鸡大小的鸟能否叼起两块砖头大小的木块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它勉强能叼起这么大的木块,风力对木块的阻力也会使它在飞行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命题老师认为他的鸟足够大、足够强壮的话,那么它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胳膊粗细的木棒,而更像是一根粗壮的柱子。但是无论如何,科学告诉我,没有任何一种鸟类会选择用嘴叼着树枝飞过太平洋。如果真的有这样的鸟存在的话,那它无疑是一只傻鸟。它可能在大西洋就会被淹没成为鱼类的食物了。因此基于这个荒诞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只能被当做一种幻想。而真正具有科学依据的事实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的傻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