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通一个电话困境宝宝回家
当电话线的温暖连通无助的角落
自今年五月起,一条特别的电话线在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未保中心)内悄然启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困境儿童走出阴霾的希望之线。每一个拨入的数字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因家庭困境而陷入迷茫的孩子,以及他们渴望被关注、被帮助的心声。
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热线自开通以来,已陆续接收到百余个寻求帮助的电话。其中有66个是关于困境儿童的报告,31个是关于流浪儿童的报告。令人欣慰的是,已有52个案例成功得到处理,还有38个咨询得到了政策与业务的解答。
让我们回顾一下小侯的故事。这个大约三岁的小男孩,没有户籍,父母都因各种原因无法照顾他。公安机关的来电,使未保中心承担起了临时监护的责任。工作人员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的观念,积极寻找合适的监护人。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包括联系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翻查资料、主动联系疑似亲属等,小侯最终成功回到了家人的怀抱。这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对孩子的深切关怀。
小方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这个四岁的小女孩,身世坎坷,母亲被刑事拘留,父亲情况不明。未保中心在接到公安机关的求助电话后,迅速行动,安排工作人员现场甄别,确认委托监护条件。在临时照料期间,未保中心与福利院紧密合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照料环境。积极联系其舅舅作为长期监护人,并协助办理入户等事宜。最终,小方成功回到家乡,由舅舅、舅妈认领。
这些故事都充满了温情与努力。每一通电话背后,都是未保中心对孩子们的关心与帮助。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电话线,更是孩子们走出困境的温暖之手。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善待,每一个困境儿童都有机会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家。
在这个电话线的连接下,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力量与希望。无论是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还是帮助流浪儿童回归家庭,每一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希望这条电话线能够继续为更多的孩子带来温暖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家的温暖。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在广州市,像小侯、小方这样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救助保护热线获得帮助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这条热线的成功运作,离不开未保中心的临时照料服务,更离不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广州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联动各方力量,为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及其监护人申请政策保障。他们致力于将有需要的孩子连接到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监护指导等专业服务,为遭受监护侵害的孩子坚决维护其合法权益。这是设立困境儿童救助热线的初心与使命。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继续坚守“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推动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他们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综合服务项目、专家委员会以及区、镇(街)、村(居)的未保专干力量,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以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个中心正在全力打造一个“响应迅速、保障到位”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在这里,困境儿童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的努力,旨在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守护困境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
这个一站式服务窗口不仅是一条热线,更是一个连接孩子与社会的桥梁。每一个求助的电话,都是对未来希望的呼唤;每一个帮助的手,都是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支持。广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正用他们的行动,为孩子们筑起一个温暖的港湾。
(记者 秦松 通讯员 周娅婕 廖培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