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科普土壤提升科学素养
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成功举办。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科普事业已经迎来了历史性拐点,正向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当前,我国科普事业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激发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内生动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通过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典赞科普中国”评选、“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的成立等,旨在唤起公众对科普的热情,培育新时代的公民科学素养。
自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科协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在逐年增长,已经呈现出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特征。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正在缩小。
为了实现科学普及的全面价值,我国科普事业不断向基层和乡村延伸。从现代化的实体科技馆到流动的科普大篷车,再到农村中学科技馆,构成了覆盖广泛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我国还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部门、高校、企业等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科普事业。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中国科协积极推动“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通过创新内容生产、传播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我国科普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推动信息化科普建设、扩大科普覆盖面等措施,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将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动力。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科协一直在努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不断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旨在为广大公众带来更为丰富、深入的科学知识。为此,他们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备受瞩目的“典赞科普中国”评选活动。今年的“典赞2019科普中国”,不仅评选出了“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和“十大网络科普作品”,还涵盖了其他多个项目,这一结果于17日晚揭晓,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当晚的颁奖盛况背后,是中国科普事业的繁荣与活力。这些被评选出来的人物和作品,都是过去一年里在科学传播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典范,他们的努力让科学知识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
紧接着,在12月18日,中国科协又举办了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成立大会。会上,发布了《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宣言》,汇聚了各方力量,共同构建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作、制度化保障、信息化支撑以及国际化交流的有效机制。这无疑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展现了我国在科学素质提升方面的决心与实力。
未来,中国科协将继续发挥科普的强大合力,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构建政产学研多方参与的大科普格局。他们将以更高水平的协同化为目标,努力提供公平普惠、优质丰富的科普服务,为全球公众科学素质提升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进一步增进人类的共同福祉。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学素质的提升不再只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关乎全球的未来。《》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科普事业上的努力与成就,也让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科学素质的提升。让我们一同期待一个科学素质更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