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驮着小和尚挑水(和尚驮着和尚挑水图片)

生活常识 2025-04-21 17:53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柳枝水与挑水的记忆

小时候,家中的饮用水源自连队的一口土井,那水清澈而甘甜。家中的用水大多由大哥和二姐挑回家。那口大缸见证了他们辛勤的劳动。

大哥是家中的老大,他承担了许多重活和累活。每当我看到他那坚实的背影,总会想起那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二姐,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虽然在家中排行较小,但同样肩负起许多家务。

每逢休息日,大姐和二姐会带着我们去井边洗衣服。那时的水井旁是一片繁茂的树林,杨树、柳树、沙枣树交织在一起,绿意盎然。鸟儿在林中欢快地歌唱,而井水则是我们的乐园。

二姐担水的姿态总是那么轻盈,即使挑着满满的两桶水,也如跳舞一般。她的辫子随着脚步轻快地摆动,扁担发出和谐的“吱忸”声。在我心中,二姐是个能干又厉害的角色。

当我开始学挑水时,却觉得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初次尝试时,我两手抱着扁担,试图减少肩膀的压力,但水桶的前高后低使我步履蹒跚。记得当时电影《朝阳沟》中的银环学挑水的情景,我那时的心情就像她一样狼狈。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学会了挑水的技巧。肩膀适应了压力,整个身体也掌握了平衡。我终于能满满地挑一整桶水回家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摇曳的步态是我们这些熟练挑水的人在实践中得出的劳动经验。

哥哥告诉我一个秘诀,把连接扁担铁钩的扣环折叠上去,这样高度就缩短了许多。我尝试后,从挑大桶的半桶到满桶,逐渐掌握了技巧。每当我看到家中的那口大缸满满的水,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

柳枝水纯净而清新,浇灌着我们的菜园。而挑水的记忆,则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它教会了我坚持与努力,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滴清澈的水。回想起那些在水井旁玩耍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温馨与感慨。那些童年的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当我可以满满地挑一大桶水,步履轻盈地走回家时,心中充满了喜悦。虽然身体依然疲惫,但我感到一种成就感,因为我终于能够为家里分担一些劳动了。我明白挑水这件事不能轻易停下来,一旦松懈,肩膀的疼痛便会卷土重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听说我们附近的团场地下水含氟量严重超标,不宜饮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连队开始打机械井,也就是所谓的“洋井”,以抽取更深层次的地下水。即使是机械井的水,含氟量依然令人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连队建造了水房,通过管道从其他团场附近的水源引进了可饮用水。从此,我们不再挑水,而是改为驮水。驮水的方式别具一格:水桶被制作成长方体,外面用钢筋焊成网格状,并弯起两个钩子,以便挂在自行车后座上。这样,人们的肩膀就不再承受重压。

驮水的过程并不轻松。去水房接水时,排队的人密密麻麻,一个水龙头放满一桶水需要很长时间。冬天的挑战更为严峻,水龙头流出的水在四周结成厚厚的冰,人们容易滑倒。将沉重的铁桶挂到自行车后座上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一只手扶住自行车,另一只手提着水桶,很难将其提到适当的高度。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任务更加艰巨,他们只能推着自行车驮水回家。尽管如此,驮水相较于挑水仍然轻松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家在连队新区划定了宅基地,盖起了新房子。为了方便浇树、浇菜地和洗衣服,许多家庭在屋后打了井。用于浇菜地的地下水可能含有高氟,这对健康不利。尽管如此,人们仍然用自行车去驮水。

直到90年代中期,团场终于为各家各户接通了安全可饮用的自来水。那一刻,“哗啦啦”的流水声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艰难的挑水和驮水时光,终于迎来了清洁、甘甜、便捷的自来水,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满足!

如今回想起那些挑水和驮水的日子,仿佛历历在目。和尚驮着水桶、人们肩挑重担的情景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那段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感慨万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