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积极老龄化,提高老年群体生活福祉
积极老龄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与未来展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深入理解并积极实践“积极老龄化”这一社会学术语。在《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被强调,这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基石。对个人而言,健康是福祉的源泉。而对于整个社会,投资于健康有助于减少医疗开支、减轻家庭照护的压力,并提高老年人力资源的经济社会参与和生产性产出。这种生产性产出不仅体现在经济就业上,还体现在社会公益的参与上。健康老龄化不仅是医学过程,更是受综合的社会经济机制影响的。
除了健康,积极老龄化还强调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包括经济参与、社会事务参与和网络参与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老年群体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使用上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老年人口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积极老龄化的过程中,加强老年群体的保障和安全是基础。老年生活的经济供养是老龄社会的基本问题。为了增强老年生活的经济供养,我们需要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并鼓励老年群体继续市场就业。
当前,家庭养老仍是中老年群体的主要养老方式。但随着家庭变迁,家庭对城乡居民的养老能力总体在弱化。我们需要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提供对家庭的支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我们也应看到农村和城市的养老服务存在显著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养老服务事业。
健康、参与和保障是实践积极老龄化的三个支柱。我们需要加强对人口健康的投资,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支持老年群体的经济就业,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实施有效的战略和制度措施,我们有能力将人口老龄化转化为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机遇,建设一个对老年友好的社会,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活力和生活福祉。
作者任远,系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