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学的12-15岁叛逆期教育(心理专家:3岁叛逆,6岁养自信
叛逆期是每位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如何在此时引导孩子成为独立自信的心理医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关键话题。我们邀请到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心理学家柏燕谊为大家解读孩子成长的心理规律。
主持人开场后,柏燕谊老师首先为我们概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她指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任务和发展特点。
从0到2岁,孩子处于基础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安全感。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互动,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安全的。
接下来是2到4岁,孩子们开始世界,通过行为、手脚的活动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并确认内心的认知。
然后来到4到7岁的反抗期,这也是学龄前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反抗性。有些孩子会特别表现欲强,喜欢打断大人说话;而有些孩子则变得害羞,不愿意按照大人的指示行动。这其实是因为在4到7岁时,孩子们开始在意自己的行为会得到怎样的评价,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期望。
当孩子们进入7到12岁的学龄期,他们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和挑战。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安全感、自主性、勇气和自信心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将决定他们能否坦然面对社会评价。
那么,如何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建立自信和勇气呢?柏燕谊老师建议,家长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赞美和鼓励,而不是过早地用道德化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在4到7岁这个阶段,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诉求,让他们感受到勇气和自信的滋养。
举个例子,当孩子们遇到熟人时,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主动打招呼,如果孩子没有做到,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的行为没有礼貌。如果孩子恰好处于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家长的强制要求而感到压力,认为打招呼是为了避免惩罚,而不是出于内心的愿望。这样的孩子会变得更加紧张、害怕犯错,进入恶性循环。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他们在自信和勇气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只有这样,当孩子们进入社会体系时,他们才能更加坦然面对挑战,成为独立自信的心理医生。随着学龄儿童的脚步踏入学习环境,他们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这个多元化的竞争环境给孩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在7至12岁的年龄段,孩子身体、心理和智力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开始接触并融入社会评价体系。例如,当孩子们被问及“一朵黄色的花和一朵粉红色的花一共是多少朵?”时,他们会通过形象的组合来得出答案。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们的认知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在9岁至10岁之后,孩子们开始从感性的思维和形象的认识转向更为抽象的逻辑思维。
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引导孩子们接触更为抽象和逻辑性的知识,通过数字游戏等方式来帮助他们适应这种转变。而对于12至18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在逐步并建立起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世界。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孩子们开始寻求独立,形成自我认识。他们对独立有着自己的理解: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愿过多分享内心的秘密。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强烈地要求独立,这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
回想自己的童年,我们曾经与父母紧密相连,如同共生。然而到了青春期,这种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孩子们开始寻求独立,与父母之间建立边界。这并不是说父母失去了孩子,而是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认知,需要独立的空间来自我。尽管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系感,但真正的理解和尊重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边界之上。这就像交叉的手指,虽然相互支撑,但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拉开距离并不是为了疏远,而是为了建立更为健康、平衡的亲子关系。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经验和建议,更需要的是我们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的过程,去走自己的弯路,这样才能真正发现自我、成长自我。我们要相信,每一个选择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无论那条路看起来多么艰难或曲折。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家长应允许孩子去、去体验、去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和教育。青春期是一个独特的成长阶段,孩子们在这一时期逐渐塑造自我认知,追求独立自主。他们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想要活出自我,而不是成为别人的影子。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去体验人生,相信他们拥有自己的力量。不少家长却因为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而不敢放手,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在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很多家长可能发现孩子不愿意分享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这时,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自我反思,寻找问题的根源。很多时候,孩子选择沉默是因为他们害怕表达后可能面临的批评、嘲笑或否定。他们接收到的是一种“说了不如不说”的信息,因此选择保持沉默。孩子天然地会对父母产生信任,依赖父母的帮助。如果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不再向父母求助,那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心理诉求,并尝试去满足这些需求。
柏燕谊老师指出,为了真正了解孩子,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当孩子开始叛逆时,正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来理解和指导孩子。孩子的叛逆期从心理学上大约从五六岁开始就会出现萌芽状态,青春期则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学习管教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学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关于管教青春期孩子的26个心理学要点:
首先是要了解孩子的叛逆期是一种心理反应过程;其次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性;接着是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然后是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再则是有效沟通并倾听孩子的想法;避免过度干涉和控制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及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责任等。掌握这些心理学技巧和方法能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总之通过柏燕谊老师的分享家长们可以收获更多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春期的孩子们创造一个理解、信任和支持的环境让他们活出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