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年轻化!30岁以下年增百位癌患
十月,是国际乳癌防治月。许多年轻人却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年轻人不会得癌症”,从而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42岁的林小姐为例,她在发现左乳出现硬块时并未在意,直到几个月后硬块持续增大,才被确诊为6.5厘米的肿瘤,且已发展到第四期,癌细胞更是转移到了骨头。
在台湾,乳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据国民健康局局长邱淑表示,近25年来,台湾乳癌的发生率增加了三倍,死亡率更是上升了七成,成为台湾女性的头号健康杀手。而中华民国乳癌病友协会黄菊秋理事长也指出,台湾乳癌患者中,有一半的人在57岁前便离世,且30岁以下的病友每年新增近百人,确诊时多数已是第二期或更严重。除了对适龄妇女进行筛检外,还应尽早对青年学子进行乳癌防治教育。
年轻人对于乳癌的防范意识究竟如何?一项针对243位大专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竟有1成学生认为年轻人不会得乳癌。而对于乳癌检查应该看哪一科,仅有三成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妇产科、皮肤科或家医科,而非一般的外科或乳房外科。
邱淑局长强调,根据国建局的筛检结果,45-69岁的妇女中,每筛检约170人,就能发现一位乳癌患者。两年筛检率已从民国99年的21.6%上升至100年的29.5%,预期在逐年上升。通过早期筛检和治疗,零期乳癌的治愈率可达97.3%,一期的5年存活率也有95.5%。
为了在国际乳癌防治月引起国人对乳癌防治的重视,中华民国乳癌病友协会深入全台13所大专院校,提升青年对乳癌的认知与重视程度。讲座中也特别教导年轻人如何降低雌激素累积,比如多摄取十字花科蔬菜、Omega-3脂肪酸,保持多运动,少喝酒、不吸烟、维持正常体重等,以预防乳癌的发生。
今日举行的“舞动粉红丝带健康乐活园游会”活动上,艺人陈妍希作为粉红大使分享了她的经历。她的祖母曾患乳癌,在全家人支持下勇敢面对手术并遵照医师嘱咐积极面对疾病。一名徐姓男同学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的母亲在国二时被确诊为乳癌,幸运的是通过自我检查提早发现并及时治疗。这些真实的案例无不提醒着人们,乳癌防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这篇关于乳癌年轻化的文章提醒我们,健康无小事,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共同关注乳癌防治,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