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全归纳(高中地理知识点易混概念梳理)
汛期是江河流域内因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发的水位上涨现象。当江河湖泊的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以上时,便称之为洪水期。
关于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所有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而狭义的水资源则特指那些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是人类能够控制或基本控制的,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常用“水资源”一词来包容和替代“水利资源”。而水力资源则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的是天然河流、湖泊、波浪、洋流等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在地壳科学中,地壳是地表以下至莫霍界面以上的范围。软流层则位于地幔上部,约在地下60至千米处。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直至地表的部分。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软流层组成的。
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有用的矿物在富集并达到一定的利用要求时,才能被称为矿产。矿产不一定就是矿床,只有矿产在特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富集地段才能称为矿床。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导致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断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现象,而断层则是在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移动时形成的。印度洋板块是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而印度板块则是印度洋板块的一个子板块,主要由陆壳组成,属于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有关。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前者是在静态下缓慢进行,后者则是在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生物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而生态系统则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进行连续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统一整体。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的乔木组成,而热带季雨林则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林木蓄积量森林的财富与资源指标
林木蓄积量,是描述森林资源规模与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代表着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的总体材积,反映了一片森林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每一片森林,都是自然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价值。
草原、草地与草场大地的绿色画卷
草原,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草地,则是被这样的植被覆盖的土地。而草场,则是用于畜牧业的草原、草地的统称。这三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绿色宝藏,承载着丰富的生态价值与农业资源。
能源转换的新篇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未经加工的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大自然的恩赐,属于我们的自然资源。而二次能源,则是经过人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依赖于二次能源,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农业的大与小广义与狭义的农业概念
大农业,包含农、林、牧、副、渔各业,是广义的农业概念。而小农业,则专指种植业,是狭义的农业概念。无论大农业还是小农业,都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承载着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与对土地的爱。
耕作的智慧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农作物的栽培方式及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则是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垦殖指数,则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这些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工业的分布与布局人类文明的足迹
工业分布,展现了已形成的工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而工业布局,则不仅仅包含分布的含义,还有将工业生产合理安排在某地的意思。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分布与布局也在不断地变化与优化。
人口流动与迁移生活的选择与变迁
人口流动,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旅游、度假等。而人口迁移,则是长时间变动居住地的过程。这两种现象,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选择与变迁,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
环境与承载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的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更大允许量。而环境承载量,则是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这两者,都是关于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提醒我们关注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土与资源国家的财富与未来
领土、国土,都是国家管辖的空间范围。而国土资源,则是指国家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这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是国家的财富与未来。
气候变化的挑战热岛效应与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是城市由于人为热而使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而温室效应,则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这两者都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但影响的地域空间不同。
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是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大气环流,则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这两者所参考的空间区域不同,但都是大气运动的表现。
气象的警示寒潮与寒流
寒潮是一种剧烈降温现象,可能带来气象灾害。而寒流则是洋流中的一种类型。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且更低气温在5°C以下的,称之为寒潮。
气旋、反气旋与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气压的舞蹈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描述的是气压的分布状况;而气旋与反气旋则是低气压与高气压分布区域的气流运动状况。低压中心因气流向中心辐合而形成气旋,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则因气流向四周辐散而形成反气旋,天气晴朗。
灾难的预警台风与飓风
台风与飓风,都是热带低压(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它们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无论是台风还是飓风,都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与防范。
以上就是关于这些知识点的生动描述与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需更多关于生物地理和高中地理知识点的解释与扩展,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