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来的讲述文物历史(对话历史品读文物)
在宁夏自治区博物馆,一扇扇栩栩如生的唐代石刻墓门,仿佛时光的窗口,带我们回到那遥远的古代。在这其中,两扇展示着翩翩回旋舞的墓门尤为引人注目。它们诉说的不仅仅是舞蹈的故事,更是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迁徙与融合的悠悠丝路史。
1985年4月,宁夏博物馆考古队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的唐墓中,发现了这两扇充满异域风情的石刻墓门。它们呈长方形,高89厘米,宽43厘米,厚达5厘米。两扇门紧闭时,上下有圆柱状榫紧密相扣,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历史。据墓志记载,这两扇石门的主人是来自中亚粟特人的何氏部族,属于史称“昭武九姓”的一支。
《新唐书西域传》中记载,“康国人好歌舞于道,尤嗜回旋舞。”这里的回旋舞便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胡旋舞”。这是一种节拍鲜明、奔腾欢快的西域民间舞蹈,男女皆可跳。其伴奏乐器众多,包括琵琶、横笛、铜钹等,鼓声一响,舞者们便如天乐降临,不鼓自鸣。
乐舞艺术是丝绸之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灵州(今宁夏吴忠市)正是唐朝丝绸之路的要冲。据史料记载,北周时期,随着粟特人沿丝绸之路迁徙至中原,在鲁州地区(今宁夏盐池县)等“六胡州”逐渐安置并融合当地民族,这使得当时宁夏回族地区成为文化和艺术交融的中心地带。随着文化的交流融合,胡旋舞在唐朝逐渐盛行起来。据宁夏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王怡介绍,当时不仅宫廷盛行这种舞蹈,民间更是蔚然成风。百姓们纷纷模仿其舞姿、穿着胡服胡帽,享受这种异域风情带来的新鲜与激情。
除了舞蹈本身,盛唐时期胡旋舞的奢华美艳服饰也为世人所瞩目。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长袍大袖虽能遮羞蔽体但也消解了人们展示体态美的心理需求。而胡服艳丽的色彩与独特的剪裁为唐朝服饰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同在《胡腾儿》一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唐朝女性追求轻盈之美追求服饰设计的美妙之处从未停止过和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改良襦裙、袄裙和曲裾的过程中。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发展的胡旋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也是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必然结果。这些石刻的墓门见证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和中西艺术文化的交流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透过这些文物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让我们更加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片由宁夏博物馆提供 来源 新华社)
生活小妙招
- 娓娓道来的讲述文物历史(对话历史品读文物)
- 江珊离婚内幕
- 洛克菲勒名言录(洛克菲勒的十三句名言)
- 端午节银行正常上班吗
- 儿童安全座椅有什么用 如何正确选择儿童安全座椅
- 萤火虫一生经历多少个阶段 萤火虫的一生几年几代几个阶段
- 巴黎奥运会吉祥物亮相
- 植树节,拥抱春天,播种绿色(植树节的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登录(国家自然基金管理系统登录)
- 铁臂阿童木主题曲
- 苏宁集团2018冬季运动会开幕苏宁文创尽展团结风采
- 强降雨波及11省份
- 平安e行销官网页版登录(平安E生保保证续保版产品简介)
- 吃零食食物中毒(追剧吃的零食)
- 一个人有时对你热情有时很冷漠(看似最温柔的人实则最冷漠)
- 春季扦插长寿花几天左右生根移栽(6种漂亮花,适合春季去扦插,